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ID:73721174

大小: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2-25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_第1页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_第2页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_第3页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_第4页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和丰富。除了传统的对于建筑物安全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建筑抗震性较差的现状,对于建筑的抗震性的考量已经成为当前我们判断建筑物整体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抗震设计的理念应该成为建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应该不断吸取以往抗震建筑的经验的同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创新和考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选择一种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解决在抗震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未雨绸缪,

2、提高建筑物抗震的能力,本文就重点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引言城市化的发展中,也在悄然改变着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如今建筑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概念设计是目前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应用模式,这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并且设计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直接影响建筑的抗震效果。所以,在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引导下,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才能稳步推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内涵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通过地震时对建

3、筑结构的破坏,结合建筑结构工程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总结形成的一种基本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也是进行建筑与结构整体布置并且确定细部构造措施的一个过程。由于地震本身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单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来讲,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建筑结构的空间作用、性质、材料,还有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将直接导致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除了要以计算结果为依据外,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出的方式方法也是设计的根本支撑,这样才能有效增加建

4、筑结构的抗震效果。二、工民建结构抗震性能所存在的问题地震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来源于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土壤、岩层和低级,使建筑物发生外部的裂变和挤压,当结构内部的力量超过了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建筑物的变形、损坏甚至倒塌。现阶段,工民建的抗震技术主要采用等效斜撑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其精确度较低,所以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些学者企图从非线有限元的角度进行模型的填充,但是施工过程过于复杂,实际效应并不高。在抗震

5、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其有理论上的把握。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主要在于建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