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71506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12
《《李时珍》综合资料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李时珍》综合资料之二 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
2、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
3、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
4、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5、7/7★精品文档★。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词语注释 救死扶伤:救治临危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例句]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而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良方:针对病情开出来的好药方。 完善:完美,使更加完美。 药效:药物所起的作用。 拜访:访问。 严寒酷暑:极冷的冬天,极热的夏天,形容条件极为恶劣。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解除——废除志愿——志向鄙视——轻视 记载——记录
6、流传——传播留心——留意 完善——完美积攒——积累著名——闻名 反义词:解除——保留鄙视——重视完善——残缺 句段赏析 1.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析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父亲不愿意李时珍再当医生,是出自对儿子的爱。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 2.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析这句话交代了李时珍立志当医生的目的和原因。目的是“为穷
7、人治病”,原因是“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他的立志也与家庭影响有关:由于他家世代行医和父亲医术高超,他亲眼目睹了解除病人痛苦的伟大,加之父亲为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的行为影响着他,所以,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时珍不为个人名利,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崇高思想。 3.不怕严寒酷暑。 析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4.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不仅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人,还通过亲
8、口品尝来验证。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这种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背景知识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 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