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ID:736833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2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_第1页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_第2页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_第3页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_第4页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公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享誉中外的《黄河大合唱》,从创作、首演至今已76年了。70多年来,她从延安唱到整个解放区,从解放区唱到全中国,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她跨越了国界与时空,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场上,甚至在一度是法西斯的国土上,演唱、传播;时至今日,在世界许多地方,仍能听到她气势磅礴的旋律。《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诗人张光年(即《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与作曲家冼星海合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偶然与必然

2、的二重奏,友谊与命运的交响乐……冼星海与张光年,彼此向往已久、神交已久。因此,当他们1936年在上海相见时,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很快他们就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冼星海提出希望合作的愿望。于是,有了他们第一次合作的《高尔基纪念歌》,这是张光年与冼星海的诗歌与音乐的首次融合。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1937年下半年,他们一起到武汉。11月,他们再度合作,创作了《赞美新中国》,表达了对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建立和全民抗战局面形成,而欢欣鼓舞与喜悦之情。这首歌同张光年作词的另一首歌《五月的鲜花》以及《高尔基纪念歌》一样,在

3、全国的抗日前线和敌后根据地传唱着,鼓舞着千百万英雄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1938年岁末,根据形势需要,张光年率抗敌演剧队去了晋西,而冼星海则随救亡演剧队来到延安。1939年3月,张光年在晋西的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从马上摔了下来。这次不幸造成了他左臂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使他的左臂成了终身残疾。然而,张光年又是幸运的,他因“落马”而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民族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由于他的左臂伤势严重,而晋西前线只有很简陋的医疗条件。所以他不得不到延安治疗。在去往延安的担架上,张光年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躁动——负伤臂膀的疼痛给他带来阵阵烦躁,这还能忍受;然而使他无法

4、忍受又无法排遣的,是涌动在他胸中的创作欲望。每当他闭上眼睛,黄河便时而模糊、时而真切地浮现在他眼前。“应该写一首诗,一首关于黄河的长诗,就叫《黄河吟》吧!”张光年自言自语道。但随即他又感到,《黄河吟》很难表达他潮水般的思绪以及大海般深沉的感受。恰在此时,冼星海等先期抵达延安的朋友,闻讯到医院探视。在一番问候之后,冼星海试探性地提出再度合作的想法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他对张光年的伤势能否创作存有疑虑。出乎冼星海的意料,他的提议竟与张光年一拍即合。事实上,冼星海的提议为张光年汹涌着的激情找到了喷射口,使他长

5、期以来酝酿着的歌颂黄河、保卫黄河,鼓舞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主题,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对!不是《黄河吟》而应该是《黄河大合唱》。内容应包括朗诵、男声独唱、女声独唱、齐唱、对唱、轮唱、大合唱……张光年当即把这一构想告诉了冼星海。冼星海深表赞同,并从音乐的角度提了许多建议与设想。诗歌与音乐的撞击产生的火花,点燃了青年诗人创作的灵感。张光年不能握笔,他就低吟浅唱,觉得成熟了就请人笔录。进入创作的第一天,张光年就以呼唤民族精神回归的朗诵及气势非凡的《黄河船夫曲》揭开了《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就这样,张光年一天一个乐章甚至两个乐章。仅仅用了五天时间,这部八章四百行气势磅

6、礴的《黄河大合唱》就全部完成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当冼星海看到这部气势恢宏、变化万千的长诗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如果说写在纸上的音符是在张光年的长诗完成之后才开始的,那么激荡于冼星海胸中的音乐旋律,可以说几乎是同张光年的创作同步进行的。就象田径场上的接力赛一样,张光年的长诗刚刚完成,冼星海便立即进入音乐创作。他时而低吟、时而高唱、时而伏案疾书。他把对黄河、对民族的爱和对敌人、对侵略者的恨,凝聚笔端,变成或低沉、或高亢、或凄婉、或悲壮、或抒情、或豪放的音乐旋律。只用了六天,冼星海以惊人的速度、超人的智慧

7、,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空前的民族大合唱。为了使《黄河大合唱》尽快与延安的广大观众见面,在冼星海谱曲的同时,排练也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冼星海谱写完一曲,就排练一曲。往往是后一曲刚谱出来,前一曲就排练好了。当时,找不到合适的朗诵者,只好由张光年带伤充任。壮怀激烈的张光年,由于对朗诵词的熟悉及深刻的理解,足以弥补他普通话不标准的瑕疵。排练是音乐实践的过程,最容易发现创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冼星海不愧是天才音乐家,《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绝大部分都是一次谱写成功。但也有例外,比如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演唱者在试唱时就感到不够理想;其他人也认为没有很好地表现出

8、歌词的感情与情绪。于是,冼星海毅然决然地推倒重来。第二稿谱好后,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