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651966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2-24
《70后水墨-从个人日常到公共图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70后水墨:从个人日常到公共图像进入21世纪以来,70后水墨开始被关注。常有此类展览发出类似的论断:作为一个同中国改革开放同步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70后艺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为70后水墨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空间。而70后水墨创作群体是相对庞大而整体的,在社会文化之中,有一种承上启下之感。70水墨的被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水墨画的当代转换。为此,大多数画家在水墨本体语言上、在艺术创作主题上作着创新。在浏览回顾以往有关70后水墨展览时我们可以发现,70后水墨被关注的结果有以下三点:第一,各式熟悉或陌生
2、的新概念为此类展览冠名。如实验水墨、新文人画、新水墨、新工笔、新东方主义、后水墨精神、学院新水墨、新具象水墨、都市水墨等等,难以厘清,眼花缭乱。中国语言本就语义繁多,在原本词汇上冠以“新”虽算不上什么错,但此类新词让人目不暇接,又易混淆。在分类体系未健全的情况下,只好潦草以“新”来概括一切未加定义的东西,让水墨画变成了在模糊概念中雾里看花。那么既然目前水墨范畴在当下还无法给予定性和明确分类,那么就不要随意去贴标签,应该尽可能简化定义,每次的焦点投放到发现和讨论的某个问题,等待一个明确的脉络突显。否则不成型的体
3、系反而会造成概念的泛化,最终言之无物。第二,关于70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也有一堆词可以来形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全球化、信息化、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虚拟文化、电子媒介、后现代文化。真正的全球化是否会到来,多久会到来,我无法估计,但是全球化过程中必定会对应着地域、民族分界的弱化,个体感受成了先决。可以感受得到,全球化并非同一化,而是更在意对更小单位,甚至单独个体的分析和定制对待,并通过各类不固定的“圈”来重新组合。这种组合跨越种族、国家、地域、性别、身份等界限,用时下流行的圈形社交方式来对比传统的“
4、界”,可体会到公共空间、公共互动形式和诉求的改变,这种改变同步被艺术接受。在讨论的第一点中有提及水墨需要更为清晰的分类,但另一方面我也担忧分类标签带来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甚至会让人感到画“圈”为牢的恐慌。譬如在大数据的掌控下网络广告的推送方式,即是根据个人的搜索习惯和历史记录来量身推送广告。人的每一次行动都加入到一次数据分析,但在享受此等“贴心”的新闻推送时,幡然醒悟到这其实是被划定的世界,不禁感到相当恐怖。当搜索过一个话题后,开始有很多同类新闻等候你的“深度阅读”,而这样的类型化也导致着视野被迫局限。故在享
5、受信息的同时,艺术家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仍然是至关重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