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49294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2
《1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片断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1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片断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式教学理念的提出,切中了传统语文教学之弊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要有形,更要有效。它不仅体现了课堂活动之状态,还内含了教学主体之自觉,也道出了理想课堂之境界。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对话的内涵理解肤浅而出现偏颇,认为对话就是“互相讨论与交流”,致使对话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流于形式,流于平庸,失去灵魂。课堂上动辄就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追求的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挤掉的却是学生个体自主读书的宝贵时间和静思默想的难得机会。
2、有时只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发表议论了,难怪乎学生的回答常常是言不及义,谬误百出!也难怪乎有人戏言这种现象是:“高水平的教师有备而来,低水平的学生无备而应。”我觉得,课堂上出现了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平等所造成的,学生缺少了与教师进行对话的必要准备。可不是吗,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和“底气”,得有充分的准备才行,最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如果连自我都丧失了,那将拿什么来与别人对话呢?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实现有效的对话,首先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
3、原创5/5★精品文档★,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让学生把文本读通、读透,了然于胸,悟出它的个中三昧来。只有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才能倾听到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体验到文本的情感,惟有如此,学生才会拥有与别人进行高质量对话的“底气”,才能创生出灵动的课堂。这里,不妨撷取《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教学情景来看看: 师:刚才我们的教室虽然是静悄悄的,但每一位同学都在专心读书,静心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了自己的阅读收获。能把你们的阅读收获拿出来与大家一道分享吗? 生:我读懂了“惊愕”这个词语的意思,“惊”和“愕”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
4、,所以,“惊愕”的意思是与心情有关系的,惊愕,就是惊讶,惊奇的意思。 师:“惊愕”的“愕”虽然是个生字,但你能从它的字形推测出它的意思,非常好。 生:我想来补充一下弟子们为什么会感到惊愕,因为他们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师:补充得非常好!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对“惊愕”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刻了。 生:我在读到“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这句话的时候,联想到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野草的生
5、命力很强,火是烧不尽的,所以,我认为用火烧的办法除草是治标不治本。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应该要这样学会旁征博引,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生:通过阅读文章的第4自然段,我知道了哲学家是探讨人生奥妙的人。从这篇文章中,我还看出哲学家很有智慧,他能通过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去领会深奥的人生道理。所以,我很佩服哲学家。 师:谁不佩服有智慧的人呢? 生:我也佩服这位哲学家,我觉得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很独特。他不是把道理死教硬灌给学生,而是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这样学到的是鲜活的知识,掌握得就牢固。他带学生十年游历,个个都成为了饱学之士,如今,他
6、又把学生带到旷野里,为他们上最后一课,教他们怎样做人。 师:你的这番话触动了我的心弦,我也要像这位哲学家学习,应该不失时机地把你们带到生活中去获得一些鲜活的知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 生: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以说是心潮澎湃,我把这一自然段读了又读,感到这几句话的分量很重,值得我一辈子去玩味。人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美德远比知识重要。 生: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美德是一个人的守护神!”这句名言。 师:是呀,一个人如果失去做人应该具有的美德,即便是学富五车,又有什么价值呢? 从这个对话场景中,我们不难看
7、出,学生的生命已经在教师精心营造的教学情境中被唤醒,被激活,他们的心智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解放了出来。由于教者注意寻求着学生自己的声音,课上就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圈点批注,披文入境,师生各自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着“视界融合”的对话,所以,师生双方奏出了一曲最为壮美的和声,演出了一台最为灵动的活剧。这样的场景中,展开着的是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这样的场景中,实现着的是感悟与理解的整合,人心与文心的默契,观点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