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36707
大小:31.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11
《青年干部怎样密切联系群众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年干部怎样密切联系群众心得体会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如何创新“三问于民”方式,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如何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才能更好服务群众?如何在下基层中转变作风,才能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围绕这些问题,本报特邀请部分基层公务员谈体会,提建议。 摘下“官帽”,戴上“草帽”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入村下乡走访调研是日常工作,也是贴近群众、联系群众的最直接体现。因此,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务必要在“下基层”上求实效。一要摘下“官帽”,戴上“草帽”
2、,多听群众言,少讲大道理,用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贴近群众,不能讲派头、拿架子,说些大话、假话、空话。二要多些调查回访,少些书面汇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地调查回访中,听听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看看是否出现新问题,想想还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寻求问题解决办法,避免形式主义、形象工程。 - 访民情何不来个“三突破” 下基层要想深入访民情,就得做到“三个突破”:突破“指定点”,不事先“采样选点”,多来些“临时停车”,到基层最薄弱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突破“干部包围圈”,进行“微服私访”,访前有调查,少听汇报,多看实况。突破看示范、座谈的“老套路”,以解决群众所急
3、所盼为标准,创新下基层方法,当好“民”牌干部,筑牢党群“连心桥”。 - “微时代”需练就“微语言”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博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网上来网上去”的群众工作法,学习掌握“微博问政”新方式。“微语言”就是微博上网民们惯用的诙谐、轻松、直白的大众语言。借助政务微博解决群众问题,要忌讳刻板的文件语言、程式化的会议讲话,避免网民对管理者心生抗拒、敌意和戒备,利用这个真实表达个性的信息平台,更好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 “三问于民”关键要“服务于民” “三问于民”问得“真经”后,关键还是要解决好、落实好“真经”,最终服务于民,让群
4、众得实惠。 开展“三问于民”工作,如果“雷声大雨点小”,缺乏担当精神,遇到矛盾就绕着走,遇到问题就逃避,那么,群众从中就得不到任何实惠,也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因此,要杜绝“一阵风”式的“三问于民”,克服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要从内心尊重群众,以诚心帮助群众。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倾听,做好归纳梳理,抓好落实和反馈;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及时进行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安抚群众情绪,给出解决期限。对群众的事,切莫只承诺,不履诺,只喊口号,不讲行动。 - 常到基层“回炉补课” 基层时刻在发生着变化,社情民意也在不断变化,从基层
5、选拔的干部或者曾在基层挂职的干部,不能吃以往基层工作经历的“老本”,应经常到基层“回炉补课”。建立并完善干部回基层“补课”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等,使干部回基层“补课”常态化、制度化。只有经常到基层接“地气”,“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决策和工作才会更有“底气”。 ---------------------- 善用群众这面镜 怎么让“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问出民意,问出实效?笔者认为要善于把人民群众当成“镜子”,常把工作等放到群众面前照一照。要会用“显微镜”,于细微之处找问题。用心
6、观察和感受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要注意从群众的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问题中,窥探群众未提出来的合理需求,变“问需于民”为“主动满足民之需求”。要乐用“观后镜”,在牢骚话中寻不足。俗话说:“水不平则流,气不顺则吐”,群众的牢骚话是无奈之言,也是真实之言,因此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意见,在牢骚话中查找自身不足,并积极予以改进,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