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广西气候对馆藏古籍文献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广西气候对馆藏古籍文献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钦州学院图书馆,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文章指出广西气候对古籍的影响,分析了保护古籍的必要性和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古籍;广西;气候;馆藏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3.6(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16—0156—02
古籍是一种历史文献,大多经历了百年乃至千年的社会沧桑与自然变化,其载体又以纸质为绝大多数。中国古籍纸张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如含酸性少、柔软、使用寿命长、不变质等,但也有其致使的弱点,如质地稀松、易于吸潮、含微生物多、易于发霉长虫等。因而要使古籍能够长
2、久流传下去,就必须加强对古籍文献书库的温、湿、光、尘的控制,尽量减少其物理、化学的变化,以延长其寿命。
1古籍的定义
从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实际来看,古籍主要是指1911年以前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也包括1911年以后重新影印、排印的线装书及大型的精平丛书,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还包括采用图书馆现代技术而产生的缩微和机读文献。
2馆藏古籍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1为人类保护文化遗产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古籍作为人类文明的历
3、史记载,人们可以据此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了图书馆古籍工作得以保存下来,并将继续保存下去。
2.2为学术研究提供文献史料
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献宝库。图书馆的古籍工作以馆藏古籍和馆员的服务为广大的学术研究者和各类科研课题提供了文献保障。
2.3为经济建设提供信息咨询
古籍文献中包含有大量极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4为古籍整理培养专门人才
图书古籍工作需要古籍整理的专门人才,而图书馆古籍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培育古籍整理专门人才的摇篮。图
4、书古籍工作既需要书本的知识,更需要从实践中进行学习;既需要时间经验,更需要自己的直接经验。因此,图书馆古籍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2.5为广大读者提供文化教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现在各大图书馆所收藏的古籍,正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各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灿烂文化的结晶。图书馆古籍部将这些文化遗产加以整理,供广大读者阅读,这一工作本身就发挥了文化教育的功能。
3广西气候分析及对古籍造成的影响
广西地处东亚季风区域,极易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
5、低温、干燥、少雨。而广西地处低纬,南临北部湾,北为南岭山地,西北靠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又使得广西气候较为复杂,形成了热量丰富、雨量充足,辐射较强,山区湿润,灾害性天气多等气候特征。根据广西90个气象台站从1958年~XX年50年间的气候资料对日照、气温、相对湿度统计分析如下:
3.1日照
日照即太阳的照射,它主要决定于纬度的高低,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还由于地形和云量的不同而有差别。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过天顶,太阳高度角较大,因而太阳辐射强度较强。广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659h,日照最多的是北海市2029h,最少的是河池市1342h
6、;7月份日照最多,其次是8月份;2月份日照最少,其次是3月份。
3.2气温
广西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全区年均气温为21.4℃,最热的是北海市22.8℃,其次是防城港市22.7℃;最冷的是桂林市18.9℃。最暖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3.3湿度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状态的水汽重量之比。广西气候湿润,平均相对湿度为77.9%,最潮湿的是北海市,相对湿度为81%,最干燥的柳州市相对湿度也高达75%。从季节的划分来说,广西春、夏两季较湿润,秋、冬两季较干燥。[1]针对广西气候特点来制订古籍书库的温湿度标准。温湿度是影响古籍文献最重要的因
7、素。不适宜的温湿度会直接损坏古籍文献,而且会加剧光、尘、虫、霉等因素的破坏作用。温度的变化与古籍纸张的老化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越高,纸张老化的变质速度越快;反之,温度越低,纸张老化的变质速度也就相对延缓。实验证明,温度每升高或降低20°C,纸张的寿命就会降低或增加7~8倍。所以古籍书库的温度应控制在20°C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不仅可以保持古籍纸张正常含水量水率和机械强度,也可有效地抑制虫害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目前广西各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受损的情况来说,防潮、防虫、防霉的任务更为迫切。
4保护古籍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