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

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

ID:7304384

大小:38.3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2-11

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_第1页
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_第2页
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_第3页
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_第4页
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内容摘要:   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从古至今,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第一选择,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家庭养老在现今农村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养老,养老模式,农村 一、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长期延续的原因分析   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土地

2、养老”与“养儿防老”的观念。“土地养老”与“养儿防老”这两种家庭养老方式之所以能够在我国一直延续至今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以家庭为社会生产单位的模式是农村选择家庭养老的经济原因   自西周代商、周公辅政以来,西周统治者看到殷商不事稼穑、不勤耕作而最终导致亡国,因而便强调西周以农立国的精神,告诫后世子孙们要勤于农事,不误农时。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重耕作、奖军功,使得这种农本观念更加深入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形成了以家庭为社会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马克思所说的两种生产即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都耦合在家庭的生产中。   不同于古希腊民族的海上迁徙割断了人们之

3、间的血亲纽带,在中国,民族的迁徙是在陆上进行的,这种迁徙并未切断家族间亲属血缘关系。例如“五胡乱华”时,北方人口整族群的南迁定居,而“留守”北方的人们则构筑“坞壁”、“坞堡”以抵抗外部的侵犯。这种“坞壁”、“坞堡”就是一个由血亲血缘关系形成的一个类似家族式的生产和军事单位。由于旧的氏族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摧毁,亲属关系仍然是人和劳动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中国的农业文明中,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的自身的生产总是结合在家庭的内部。   “在人类社会主要还不是通过工具,而是通过人力与自然相直接交换的发展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共同体创造了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因为人

4、力是一种生产力,人力的扩张是生产力在量上的扩张。”①每个人只能通过依靠有限的土地活到老干到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土地养老”所说的就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的两种生产中物的生产。而当人们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时,没有任何积累和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只能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和长期劳动积累起来的耕作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子辈,以此来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即所谓“养儿防老”,这也是两种生产中的人自身的生产。因此家庭中劳动力人口的多寡与开发垦种土地是密切关联的,由于这种靠人力的扩张来扩大生产的模式便决定了社会必然选择以家庭作为社会的生产单位,但是这种靠人力的

5、扩张而不是靠分工与革新来扩大生产必然使“社会生产不是沿着劳动分工---生产工具的提高---生产力提高这样一条内涵式道路发展,而是走增加劳动力---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生产总量这样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②可见,在农耕的文化条件下,在以家庭为社会生产单位的情况下,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养后代;子辈们靠继承土地和耕作知识来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了老百姓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   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的“孝道”观念是农村选择家庭养老的文化原因   在“社会生产不是沿着劳动分工---生产工具的提高---生产力提高这样一条内涵式道路发展,而是走增加劳动力-

6、--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生产总量这样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的情况下,老年人掌握着历代相传的农耕技术和经验,这便使得他们在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具有相当的发言权,老年人在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被赋予一种“长者”和“智者”的身份和地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能够养成一种尊重老年人的文化心理氛围:不论是农耕工具的改进还是农耕生产技术进步,都和老年人多年的耕作经验密切相关。   而这种文化心理集中的体现在儒家的“孝道”文化中。尊老爱幼、养老扶小等有中国特色的“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固化起来的,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起着规范和约束的

7、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孝即“善事父母”,是子对亲辈的道德义务,是个人对待父母和家庭长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孝道”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东汉时的“举孝廉”制度,就是将“孝”作为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尺度。敬老、爱老、养老、送老的伦理观念便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直到近代这种观念仍然深深的扎根于社会中,因为以家庭作为社会生产单位模式的小农经济并未完全解体。例如,沈葆桢在任江西巡抚和马尾船政大臣时就因父母去世而先后两次丁忧,虽然当时马尾船政局的发展离不开沈葆桢,但是儒家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对社会生活和秩序仍然

8、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恶魔一样纠缠着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