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03301
大小:33.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11
《浅析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理论,重点从4个方面对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网络化知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23—0143—02 1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
2、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据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所统计的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27位;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位居各亚洲国家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是最低的。作为我国信息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现在还远远不够充足,很多图书馆对网上资源认识不够,不能及时迅速发现网上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归类,为读者所利用。同时,由于缺乏政府权威部门的具有法律效率的分工协调,各信息资源单位各自为政、贪大求全、信息资源大量重复,数
3、字化资源薄弱,各类特色数据库有待开发,市场上的电子化产品质量不高。因此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信息资源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技术、资源以及服务实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元数据、标准化、知识管理等数字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突破,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人们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将成为贯穿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主线。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读者和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同
4、时为图书馆员等知识服务人员提供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前者必然是后者的目标趋向。因此,自觉地吸收和运用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并与知识管理系统密切结合直至最终融合为一,是数字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2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管理及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创造知识共享的行为模式和文化,通过知识应用及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加以序化组织,以便建立知识库,供读者使用;②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即强调人是知识管理
5、的核心,图书馆要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与激励机制,培养知识型馆员,建立人才库;③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服务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走知识服务之路。其中,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这种流动包括隐性知识在馆员个体之间的单项和相互流动,馆员个体和部门群体之间的单向和相互流动,部门群体和部门群体之间的单向和相互流动,馆与馆之间的单向和相互流动。数字图书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基础上的虚拟图书馆,它所应用的知识管理更加依赖馆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只有将序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广泛功能,体现知识管理的优势
6、所在。这即是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必须基于馆员个体参与的知识服务。 3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数字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技术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当前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着眼于以下几点: 3.1知识关联与聚类 知识关联与聚类是数字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图书馆所包容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知识资产之间的相互关联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知识资产的关联和聚类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资产织就一张脉络清晰的知识之网,从而使知识服务人员、读者、用户可以循着知识之网的清晰脉络遨游于知识王国,最后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 关联是通过甲可
7、以找到乙,通过乙可以找到丙,通过丙可以找到丁等等,如此层层递进,最终可以找到知识资产的知识之源。而聚类是将某一主题、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知识资产集中在一起提供出来。 知识关联与聚类有三种方法:计算机自动标引、人工标引、人机结合标引。计算机自动标引方式是通过构建主题词库等知识词库,通过计算机对知识资产进行自动分析提取主题词与知识词库对照而进行的关联和聚类。人工标引的方式就是通过人工给出知识资产的题目、主题词、摘要、作者、作者单位等知识指标,以此为依据实现知识资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