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02057
大小:335.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11
《城乡统筹的时间进度与均衡水平权衡 基于“人口-土地”视角的二元经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乡统筹的时间进度与均衡水平权衡——基于“人口-土地”视角的二元经济分析王隆杰(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忽略了对土地的分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土地因素在二元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我们通过考察“人口—土地”现象,尝试设计“人口—土地”分析框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人口因素和土地因素的同时变化如何作用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并利用该框架分析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实践,认为在城乡统筹中时间进度和均衡水平的不同抉择将决定了是走“大城市论”还是“城市体系论”的发展道路,强调合理控制城市
2、人口规模、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人口-土地”政策的重要性。关键词:城乡差异时间进度均衡水平人口密度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85(2012)S1-0022-07一、引言①“我们认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主流的二元经济理论顺着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这句话的分析重点,将劳动力剩余视为二元经济的核心,却忽略了这句话的前半句——土地为财富之母。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土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人口流动必然会引起流动起点和流动终点的土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物质发生变
3、化,离开土地谈人口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尤其如此,只有充分考虑到土地这一约束条件,才能更好地理解二元经济。在劳动力外生的一元经济框架下,无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难以解释②③④“东亚奇迹”与“中国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东亚悖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们意识到了劳动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非农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意义,Lewis模型(1954)认为,传统部门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现代生产部门用比较低的工资就能吸纳富余劳动力并实⑤现充分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Ranis和Fei(1961)对Lewis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农
4、业发展除了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还提供剩余农产品和资本积累,二元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工业⑥与农业均衡增长的动态过程;Jorgenson模型(1961)则从农业剩余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剩余的规模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工业部门的发展,因此农业剩余决定经济增⑦长;与前面所述的模型不同,Todaro模型(1969)认为劳动力转移并不是劳动力剩余的结收稿日期:2012-12-20作者简介:王隆杰(1989-),男,福建三明人,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①[英]威廉•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陈冬野等译)[M].北京
5、:商务印书馆,1963,71-71.②WorldBank.TheEastAsianMiracle:EconomicGrowthandPublicPolic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③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④陈宗胜,黎德福.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J].经济研究,2004(11):16-27.⑤W.Arthur.Lewis.EconomicDevelopmentwit
6、hUnlimitedSuppliesofLabour[J].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Studies,1954,22(2):139-191.⑥GustavRanis,JohnC.H.Fei.A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1,51(4):533-565.⑦DaleW.Jorgenson.TheDevelopmentofaDualEconomy[J].EconomicJournal,1961,71:309-33
7、4.①果,而是在城乡预期收入差距下农村劳动力的理性选择;李晓春(2005)认为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两种形式,“离土不离乡”型和“民工潮”型对应着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机制,分别是本区域内向乡镇企业转移的“离土不离乡”型对应于刘易斯模型的机制和跨区域转移的“民②工潮”型对应于托达罗模型的机制;另外,李晓春(2004、2005)还从我国户籍制度以及③④工业污染的角度考察了劳动力转移。然而,顺着二元经济理论的脉络,我们发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考虑到了劳动力剩余、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等等,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二元经济的研究中从“人口—土地”角度来思
8、考人口流动的论著却并不多,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进行的是实证研究,张萌萌(2011)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南京市数据,测算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水平,并认为2003年之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较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