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舒20112301134电子自旋共振以及铁磁共振设计性实验论文

何文舒20112301134电子自旋共振以及铁磁共振设计性实验论文

ID:7286884

大小:24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10

何文舒20112301134电子自旋共振以及铁磁共振设计性实验论文_第1页
何文舒20112301134电子自旋共振以及铁磁共振设计性实验论文_第2页
何文舒20112301134电子自旋共振以及铁磁共振设计性实验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何文舒20112301134电子自旋共振以及铁磁共振设计性实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设计性实验论文电子自旋共振与铁磁共振物理2A何文舒20112301134摘要:电子自旋共振,是属于自旋1/2粒子的电子在静磁场下的磁共振现象,类似静磁场下自旋1/2原子核有核磁共振之现象,又因利用到电子的顺磁性,故称电子顺磁共振,在多个领域有着较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将探究在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中影响共振信号的因素,并如何使共振信号调节至最优。而由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引申的铁磁共振实验,本次实验将会测量单晶和多晶样品的共振信号。关键字:电子自选共振、铁磁共振、共振信号、单晶多晶正文:一、问题的提出电子自旋共振原理:将原子磁矩不为零的顺磁物质置于外磁场B0中,如果在垂直于外磁场

2、B0的方向上施加一幅值很小的交变磁场2B1cosωt,当交变磁场的角频率ω满足共振条件ħω=ΔE=γB0ħ时,则原子在相邻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这种现象称为电子自旋共振,又叫顺磁共振。铁磁共振原理:磁性材料中的电子自旋磁矩系统在互相垂直施加的直流磁场H0和角频率为ω的微波交变磁场h=h0e同时作用下,但`H_0gtgth_0`,当ω=γH0时,该磁矩系统将从交变磁场中强烈吸收能量的现象称为铁磁共振。进展:根据实验要求和注意细节,调节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得出了共振图像,然后根据与电子自旋共振的实验方法,调节出铁磁共振实验的共振图像。主要实验内容:电子自旋共振和铁

3、磁共振信号的调节。二、思路、技术方案与流程思路:自旋共振试验中,影响共振信号的因素主要有共振频率、桥路平衡以及样品在磁场中的位置。因此,反复调节这几项参数直到得到最标准最清晰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并以此类推出铁磁共振信号的调节方法。技术方案与流程:1、电子自旋共振实验(1)将实验仪器开机预热20分钟,使之进入工作状态;(2)将ESR实验仪器调至检波状态,调节微波桥路使之处于不平衡状态,调节微波源刻度,并用波长计测出微波谐振频率(检波器电流值的跌落点)并记录,将波长计移开共振刻度,继续实验;(3)使晶体检波器输出最灵敏,微调谐振腔的长度使谐振腔处于谐振状态,再调节魔T

4、第4臂中的单螺调配器使桥路平衡,此时,示波器显示的电平信号最小,反复调节使ESR实验仪达到最佳工作状态。(4)加上适当扫场,缓慢改变励磁电流,搜索ESR信号。当磁场满足共振条件时,在示波器可看到ESR信号。(5)反复细调谐振腔长度、样品位置以及单螺调配器等相关部件,以得到最好的ESR信号(使得ESR信号幅值最大和形状对称)。2、铁磁共振实验(1)将实验仪开机预热20分钟,使之进入工作状态;(1)将仪器调至检波状态,调节微波源刻度,并用波长计测出微波频率,若频率与谐振腔频率不一致,则继续调节微波源直至得到谐振频率。(2)测单晶样品时,加上适当扫场,缓慢改变励磁电流,

5、搜索共振信号(励磁电流一般为1.7A-2.0A),微调样品位置以得到最好的共振信号;(3)测量多晶样品时,记录检波电流与励磁电流数据关系,描绘B-I曲线图以得到共振曲线。三、结果与讨论1、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讨论:实验中,为了得到清晰标准的共振信号,反复调节了单螺调配器、谐振腔长度、微波频率和样品位置,发现一般情况下,样品位置对信号结果影响最大,也是实验中最难控制的一部分。1、铁磁共振实验(1)单晶样品共振信号(2)多晶样品励磁电流与检波电流数据表励磁电流I1(A)1.7001.7401.8281.8701.898检波I2(uA)5452504846励磁电流I1(A)

6、1.9402.0082.0392.0762.414检波I2(uA)4446485054曲线图:讨论:在铁磁共振实验中,为了调节出理想的共振信号,主要靠移动样品的位置。但因为样品精确位置不好把握,所以最后得到的共振信号不是完全对称,可能受微波源的频率影响所致。四、结论与展望结论:在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和铁磁共振实验中,调节都需要很耐心和精确,平衡各项参数,直到得到一个相对准确又清晰的共振信号。另外,多晶样品由于共振信号长度太大,只能通过磁场大小与检波器电流关系得出。展望:电子自旋共振和铁磁共振的测量方法精确灵敏且对样品无损坏,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学习并掌

7、握好如何调节最优共振信号后,能减少实验测量中的许多误差,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五、参考文献[1]潘志芳,邓清: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简易操作方法。《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4.[2]吴泳华,康士秀,赵乌兰: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1.4.[3]侯碧辉,李志伟,陈裕涛:铁磁共振实验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波谱学杂志》,2002.2[4]熊俊:《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赵保路: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波谱学杂志》201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