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甲基蓝吸附实验方案

(新)亚甲基蓝吸附实验方案

ID:7285251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10

(新)亚甲基蓝吸附实验方案_第1页
(新)亚甲基蓝吸附实验方案_第2页
(新)亚甲基蓝吸附实验方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亚甲基蓝吸附实验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实验目标1.学会使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2.学会配制亚甲基蓝标准溶液;3.建立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光度计的标准曲线;4.学会亚甲基蓝吸附实验的国标方法或修正方法。二、实验仪器与药品1.生物质与活性炭2.亚甲基蓝3.缓冲溶液(称取3.6g磷酸二氢钾14.3g磷酸氢二钠溶于1000mL水中)4.1000mL容量瓶5.移液管6.锥形瓶7.电动振荡器(往复式)8.定性过滤纸9.分光光度计三、实验原理吸附法是去除水体中亚甲基蓝等染料的有效方法之一。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有机官能团,如—COOH和—OH等,其表面一般带负电荷,它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生

2、物质炭对染料也表现出很好的吸附性能,但目前缺少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染料吸附效果的比较,对生物质炭吸附染料的机制也不完全清楚。生物质炭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于吸附于其表面上

3、,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1)亚甲基蓝在80℃下烘干一晚后,测定其水分E(亚甲基蓝在干燥过程中性质发生变化,实验中应在未干燥情况下使用);(2)(分子量:319.86)按公式计算称取与0.31986g亚甲基蓝干燥品相当的未干燥品的量;(3)配制1mmol/L的亚甲基蓝标准溶液:将称取的亚甲基蓝溶于温度为(60士10)℃的缓冲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冷却到室温过滤于1000mL容量瓶内,分次用缓冲溶液洗涤滤渣,再用缓冲溶液稀释至标线。(4)用

4、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别稀释到5%,10%,15%,20%,25%,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665nm,光径为1cm下测定吸光度测定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2.生物质炭与活性炭分别吸附亚甲基蓝的对比实验。(或者每种炭只做一种量或者做更多组)(1)在3个锥形瓶中分别投放100mg,200mg,300mg的生物质炭,并贴上标签A1,A2,A3;在另外3个锥形瓶中分别投入100mg,200mg,300mg的活性炭,并标上标签B1,B2,B3;(2)用滴定管分别加入适量的亚甲基蓝标准液,待试样全部湿润后,

5、立即置于电动振荡机上振荡20min,环境温度(25士5)℃,用直径12.5cm的中速定性过滤纸进行过滤。(3)将滤液置于光径为1cm的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5nm下测定吸光度。一、实验数据记录亚甲基蓝浓度与吸光度稀释倍数空白5%10%15%20%25%浓度(mmol/L)0.000.050.100.150.200.25吸光度AL对比实验种类原亚甲基蓝浓度(mmol/L)投加量(mg)吸光度吸附后亚甲基蓝浓度c(mmol/L)生物质炭1100200300活性炭11002003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