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

ID:7277907

大小:29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2-10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_第1页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_第2页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_第3页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_第4页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及调查表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1目的及意义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

2、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

3、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2技术路线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

4、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推算全国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具体思路如下:第一,各省(区、市)对灌区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分类统计灌区的灌溉面积、工程与用水状况等,确定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不同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建本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第二,搜集整理各样点灌区的相关灌溉用水管理、气象、灌溉试验等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田间观测,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根据不

5、同规模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情况,分析推算全省(区、市)大、中、小、纯井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第三,根据各省(区、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和平均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加权平均得到本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第四,根据各省(区、市)年毛灌溉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加权平均得出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技术路线流程如下图所示。各省灌区基本情况调查确定省典型代表样点灌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全省灌溉用水有效利

6、用系数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点面转化点面转化全省大/中/小型和井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点面转化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路线框图3有关要求与说明3.1样点测算分析方法为了规范和统一测算分析方法,便于点面结合和汇总分析,合理推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各省(区、市)样点灌区的测算分析统一采用本指南推荐的首尾测算分析法。3.2样点灌区选择3.2.1样点灌区选择鉴于各省(区、市)灌区数量较多,应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灌区进行测算分析。样点灌区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样点灌区应按照

7、大型(≥30万亩)、中型(1-30万亩)、小型(<1万亩)灌区和纯井灌区四种不同规模与类型进行分类选取。在选择样点灌区时,应综合考虑工程设施状况、管理水平、灌溉水源条件(提水、自流引水)、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地形地貌等因素。同类型样点灌区重点兼顾不同工程设施状况和管理水平等,使选择的样点灌区综合后能代表全省(区、市)该类型灌区的平均情况。样点个数具体要求如下:大型灌区:根据水利部的工作要求,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样点灌区测算分析范围,即大型灌区的总个数即为样点灌区个数。中型灌区:按有效灌溉面积(A中型)大

8、小分为3个档次,即1≤A中型<5、5≤A中型<15、15≤A中型<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个数不应少于本省(区、市)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5%。同时,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总和应不少于本省(区、市)中型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的10%。小型灌区:样点灌区个数应根据本省(区、市)小型灌区(或小型水利工程控制的灌溉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同时,样点灌区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不同水源类型的样点灌区个数应与该类型灌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