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77700
大小:394.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2-10
《海南大学园艺专业种子种苗学课件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种子种苗1、掌握园艺植物主要的繁殖技术、方法、原理、影响成活率的因素、提高成活率的措施。2、掌握不同繁殖技术方法的操作要领、操作步骤。3、掌握不同繁殖技术在园艺生产中的作用、意义和应用。4、了解常用园艺工具的特点、性能、养护和维修。第一章一、种子的概念及分类农学定义:凡是农业生产上可直接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农业种子)。二、种子的类型1、真种子:植物学意义上所指的种子,如豆类(除少数例外)、棉花、油菜及十字花科的各种蔬菜、瓜类、茄子、番茄、辣椒、苋菜、茶、柑橘、梨、苹果、银杏以及松、柏类等。2、类似于种子的干果由胚珠和子
2、房以及花萼部分发育而成,成熟后不开裂,可直接用果实播种,实为植物学上的果实,所以称之为子实,子实及真种子均可称之为子粒。例如:莴苣、芹菜、菠菜、水稻、玉米、小麦、荞麦、苎麻、板栗、核桃等。3、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芽等)例如:马铃薯、菊芋的地下块茎;甘薯、山药的地下块根;大葱、大蒜、百合的地下鳞茎;莲藕、姜、草莓的地下根茎;荸荠、慈菇和芋的地下球茎;甘蔗的地上茎以及苎麻的吸枝等。4、繁殖孢子:食用菌的繁殖基本上都是依靠孢子。如“猴头”、蘑菇等食用菌类的繁殖大多依靠孢子传播。5、包衣种子(encapsulatedseed)用人工
3、方法包裹一层胶质的天然种子,包壳物质可能含有杀虫剂、杀菌剂、染料或其它添加剂。6、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syntheticseed)、人造种子(man-madeseed)或无性种子(somaticseed),与上述提及的种子概念不一样,是指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产生体细胞胚(培养物),再用有机化合物加以包裹,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由此而获得的可以代替种子的人工培养物。人工种子包括:人工种皮、人工胚乳、体细胞胚(培养物)种苗的含义:供农作物或林木直接种植的小植株个体。三、种子种苗对生产的意义种子种苗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根
4、本因素,是内因。四、种子种苗工作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生产和发放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以促进和提高植物生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种子工作必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品种审定(cultivarassessment):即对新育成的作物品种给予客观的科学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可以推广及推广范围。(二)良种繁育(stockbreeding):良种繁育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育种机构、商业部门及专业化的种子生产部门或生产者的良好协作和配合,要求建立科学的良繁体系,种子的分级繁殖制度及合理的种子生产程序等。(三)种子加工(seedprocessin
5、g):包括种子的清洗、干燥、分级、包装、贮藏及运输等工作环节。(四)种子品质检验(seedqualitytest):包括种子活力的检验和品种纯度的检验。(五)种子检疫和种子健康测定(seedquarantineandseedhealthtest):检疫是杜绝外来品种种子带来新病虫害的必要措施。(六)种子经营与管理(seedmanagement):经营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育种者、种子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各方的利益和积极性,也可作为衡量种子工作水平的一个标准。五、种子种苗工作的发展概况与方向(一)我国种子种苗科学工作
6、的发展历程四自一辅:1958年,农业部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种子工作方针,即:“每个农业社都要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国家必要调剂”。简称为“四自一辅”方针四化一供: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二)种子种苗生产的意义及现状1、规模区域化生产逐渐形成。2、加工体系基本形成。3、技术力量提高。4、资源多样化、经营多样化。5、标准化科研滞后、推广滞后、信息滞后。(三)现代种子种苗工作的发展趋势1、完善品种更换机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已进行了四至五次的大面积更换,
7、每次更换都取得了增产10%以上的效果。★品种推广与更换单一化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常规种向杂交种发展2、应用高新技术。育种上: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基因工程;种子检验:电泳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免疫化学技术;检验、管理上:计算机自动检验系统、管理系统;3、重视“包衣种子”和“人工种子”的研制。种子包衣(coating)是发达国家普通采用的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集生物、化工、机械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种子粒小且不规则的蔬菜(甜菜、莴苣、芹菜、洋葱、胡萝卜、番茄、茄子、辣椒等)和牧草种子,在水稻、小麦、豆类、油菜种子上也有应用。我
8、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80年代初开始研究,80年代中后期,国产种衣剂进入田间试验示范阶段,90年代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包衣种子制约因素:①种衣剂的剂型偏少;②缺少高效低毒的种衣剂;③种衣剂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