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62702
大小:31.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9
《村民自治不是村干部自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村民自治不是村干部自治村民自治不是村干部自治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农村的事情没有村民的同意,不仅不合法、不能办,也办不成。由此越发感到中央推行村民自治、实行民主政治是非常英明的。但是,多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效果总是不理想,干群矛盾没有解决,又出现了“两委矛盾”。经认真分析,问题集中在一点——“老板”不到位:一是尽管《村组法》赋予了村民会议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利,但大多数村无法经常召开村民会议,造成权力落空,直接民主的路子实际上走不通;按规定村代会经授权也可以代行村民会议的权利,但却
2、没有给它独立行使这种权利的权力,反要由村委会主任——被监督人召集它开会,代议制民主的路子也不通畅。可见,尽管有了村民自治、民主政治的大方向,也有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原则,但行使权力的主体不明确、不到位,甚至错位,仍然无法具体操作运行,甚至南辕北辙,违背初衷,村民自治变成“村干部自治”。由于农民群众日常的民主诉求得不到满足,只能在几年一次的换届中发泄积怨,所以历次村委会选举都有很多非理性现象,日后又演变成“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冲突。争来争去,走不出老圈子。看来,不解决机制问题,村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证,农村不会有长治久安
3、。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对农村组织结构以及村级组织的运行规则作一些调整:一是健全村代会组织,5—15户村民推选一名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组成村代会,村代会自行选举会议主席,召集会议、主持村代会的日常工作,从而确保村代会的独立性和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维护村代会的法律地位,村代会经授权代村民会议行使决策、监督权力;三是明确“一部两会”的关系,各司其职,规范运行,在村治工作中形成合力。具体说有三句话,即“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到位;村代会决策监督作用到位;村委会权力责任到位。” 这个办法是在一些农村变治、变乱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从2002年6月开始
4、,经过反复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开。两年多的实践效果比较理想:一是党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由于党支部不能再靠权力说话、办事,耍权威、搞腐败的机会没有了,有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凡事靠党员、靠群众,讲民主、讲规则。形象好了,党群、干群关系也贴近了。全县345个村中,通过民主选举,294名支部书记成功竞任村代会主席或村主任,占支书的85.2%,2244名党员当选村民代表,占村民代表总数的34.8%。这两年农村发展新党员都在500名以上,比以前年份每年都多近两倍,而且多是农村中精英人才,质量高、影响大。二是有效消除了“两委矛盾”、“干群矛盾”。由于村民民主权
5、利到位,“两委”各司其职,消弭了矛盾冲突的空间,这两年新发生的这类上访告状基本没有,老问题也在逐步消除。有农民说“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就是错了也没得怨。告谁去?”农村信访总量2003年比2002年下降11%,XX年又比去年同期下降26.8%;三是乡村建设出现高潮。在修路打井、整治村容等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最为突出,一年来183个村新修村内柏油、砖砌街道396.4公里,相当于平常年份的四五倍,有的村还搞了小公园、广场等休闲设施。一些过去政府给钱都办不成的事,现在农民自发地办成了,由此也促进了村风民俗文明开化、农民素质的养成。四是新的农村政治秩序开始显现。
6、由于决策、管理集思广益,民意基础好,工作失误少,农村政权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明显提高。在切身体验中,农民对村民自治开始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接受并习惯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主政、村委会办事”的治理模式,政治上趋于理性和成熟。2003年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秩序明显好于往届,由此可见一斑。 新的村治模式尽管是在技术上的调整,也比较简单。但技术制约原则,它对执政方式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而执政方式的变革,必然与一些传统观念、习惯方法及背后的利益群体发生冲突,所以实践中要不断排除困难和阻力。而且模式本身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信持之以恒抓下去,效果会更好
7、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