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学整理

动物寄生虫学整理

ID:7236363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8

动物寄生虫学整理_第1页
动物寄生虫学整理_第2页
动物寄生虫学整理_第3页
动物寄生虫学整理_第4页
动物寄生虫学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寄生虫学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寄生虫对畜牧业的危害:使大批动物死亡,降低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易诱发其它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寄生虫:个体较小、弱,可以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表或体内,以宿主的体液或组织液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可以引起宿主的死亡,如不死亡,也可带来不同程度损失,如生长发育不良、食欲不正、饲料报酬下降等等。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地或暂时地生活在一起,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在共生关系中,根据两种生物之间利害关系地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偏利共生:寄生物得到好处,宿主并不受到损伤,这种关系称之。互利共生:寄生双方都得到利益。寄生:指寄生物

2、带给宿主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结合常常是伴随着宿主的疾病过程,甚至导致宿主死亡。终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所谓成虫,一般指性成熟阶段的虫体,也就是能产生幼虫或虫卵的虫体。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具有两个中间宿主时,便依其发育阶段的先后分别称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又称为补充宿主。贮藏宿主: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在侵入一个非适宜宿主体内后,不进行发育,也不繁殖,但仍保持对正常宿主的感染能力,这种非适宜宿主就称为贮藏宿主。保虫宿主:在多宿主寄生虫的宿主中,防治上处于次要地位的宿主

3、称为保虫宿主。带虫者:指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没有临床症状的宿主称带虫者。媒介:指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低等动物,通常指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根据寄生部位,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内部组织器官中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与永久性寄生虫:只在宿主体表作短暂寄生的寄生虫,称为暂时性寄生虫。如吸血昆虫,它们只在吸血时与宿主接触,吸血后离开宿主。终身不离开宿主的寄生虫,称为永久性寄生虫,如旋毛虫。固需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必需过着寄生生活的寄生虫称之为固需寄生虫,如绦虫、吸虫和

4、大多数线虫。既可以过寄生生活,又可以过自由生活的寄生虫称为兼性寄生虫,如类圆线虫。专性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宿主的寄生虫称为专性寄生虫,如鸡球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的寄生虫称为多宿主寄生虫。如肝片吸虫。机会致病寄生虫:指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呈隐性感染状态,而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大量繁殖引起发病的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超寄生虫:寄生于寄生虫的寄生虫。寄生虫寄生生活对其构造、发育、繁殖的影响:1.附着器官的发展2.体形的改变3.消化器官的简单化4.运动器官发生退化5.感觉器官发生退

5、化6.生殖器官高度发达7.抗消化机能的获得。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1.吸取宿主的营养2.机械性损伤:消化、吞咽或破坏宿主的组织细胞3.毒素作用:虫体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毒害作用4.引入其它病原体引起继发感染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1.宿主的免疫应答2.宿主的天然屏障3.宿主的年龄4.宿主的营养状况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某种寄生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发生、传播、流行及转归的客观规律。感染率:是用来表明在宿主种群中感染某一种寄生虫的宿主比例或百分率。感染强度:宿主显示的疾病症状严重程度与感染的寄生虫数有关,这种感染的虫数称为感染强度。寄生虫病的

6、流行特点:1.地区性2.季节性3.散发性4.自然疫源性原发性自然疫源地:有些保虫宿主分布在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其体内寄生虫在野生动物之间互相传播,家畜只要进入这种地区时就有可能获得感染。次发性自然疫源地:有些保虫宿主分布在家畜的生活区内,其体内寄生虫除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以外,还可在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感染源:是指体内外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包括病畜、带虫宿主、保虫宿主与贮藏宿主)以及有寄生虫分布的外界环境,包括土壤、水、中间宿主或昆虫媒介等。根据其传播途径不同,可将寄生虫分为:1、土源性寄生虫:指随土、水或食物而感染

7、的寄生虫。2、生物源性寄生虫:通过中间宿主或昆虫媒介而传播的寄生虫。感染的途径:指寄生虫通过什么方式或什么门户感染宿主。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接触感染、胎盘感染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和免疫低下的动物免疫反应(应答):当寄生虫“试图”制服宿主,在宿主体内建立生活时,宿主则“试图”抗御寄生虫,遏制其危害。宿主抗寄生虫免疫的免疫应答的特点:1、寄生虫病原体具有异原性。2、慢性经过是大多数寄生虫感染的特征。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的主要原因。4、慢性寄生虫感染伴随免疫状态和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功能性后果。5、许多种寄

8、生虫尚处于进化状态,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发生明显的遗传和抗原变异。6、在天然宿主的先天性免疫中存在着明显的、由遗传决定的差异。7、人类及其它灵长类、小鼠、大鼠和多种其它实验动物处理复合抗原(如多种寄生虫抗原)的能力差异很大。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或非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