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02670
大小:33.7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06
《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方案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发[XX]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xx发[2017]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一、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重要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
2、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巩固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和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和“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
3、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学生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努力。(三)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覆盖到学校所有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注重联系实践,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做到“三贴近”。坚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坚持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学生参与的平台,增强工
4、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工作安排(一)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思想理论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结近年来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取得的实绩,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解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有计划、分层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研讨班,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推进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
5、者培养工程,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工作形式: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设立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级学院书记(副书记)、院长(系主任)每学年讲一次政治理论课或做一次形式与政策报告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专题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或报告会;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建学生理论社团。(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组织广大学生学习中华文化重要典籍,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加强革命文化
6、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入挖掘中原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原大地的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工作形式:开展读书日、读书月、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申报工作;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艺术人文讲座;开展文化名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组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学习。(三)积极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充分发掘校史传统宝贵资源,结合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和博士单位立项建设两大发展战略,营造具有时代特色
7、和学校特点的良好校园风气。实施学风建设提升工程,坚持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勤奋、向上、求知、笃行”的学风,逐步探索建立校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工作形式:开展“正学风聚能量”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组织“三走”活动和阳光体育节活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四)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握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学生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安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