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00970
大小:35.2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06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他的崇高风范。目的是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是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
2、生。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党内外、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全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过了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僵化的不平凡历程,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深深扎了根,从
3、根本上摆脱了一再困扰我们的教条主义束缚,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以他所起的开创性作用,奠定了他的卓越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马克思
4、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正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这个理论,开创了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开创了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是邓小平同志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他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过光辉的足迹。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苏区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年的时间,担任过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务。在任瑞金县委书记和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期间,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坚决纠正前任书记所犯的“肃反”扩大化错误,
5、保护了大批党员干部。并且十分重视培养训练本地的工作骨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和革命武装建设;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土地政策,认真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他以毛泽东同志为榜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苏区群众更加热爱共产党,热爱苏维埃政府;更加支持红军,支持革命。由于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领导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在1933年春夏间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批判、打击,被撤销党内外职务,下放农村劳动,1933年8月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工作,负责主编《红
6、星》报。他虽身处逆境,但革命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对党的忠诚始终不变,对工作的热情始终不减。时间虽然过去了70多年,邓小平同志当年那种面对惊涛骇浪指挥若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采、甘冒风险纠正“左”倾错误的革命胆略、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中。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时刻,我们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这个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欣欣向荣,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滚滚热潮,处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在今
7、年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加快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争当全省改革开放先锋和加快发展排头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