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县环卫所副所长优秀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县环卫所副所长优秀事迹材料一枝一叶总是情
她十多年如一日,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奋战在环卫工作的第一线,用自已金色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一曲曲环卫工人赞歌,先进事迹先后多次被《**报》,《盐城晚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她连续五次被县委授予"三八红旗手"和"巾帼爱岗敬业标兵",两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996年4月被**县建设局党委破格提拔为**县环卫所副所长,1998年被县委,县政府嘉奖为"四大工程建设标兵",1999年被县委评为"十佳优秀青年",连年被主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1年在盐城市妇联组织的
2、"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03年3月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XX年5月被授予"盐城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她叫**,**县环卫所职工.
**热爱环卫工作,把青春献给了环卫事业.她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县环卫所工作,谁都知道环卫工作就是扫大街,刷厕所,拖垃圾,一个刚出校门的女学生,怎能干这样的活有些好心人劝她:"庆芳啊,你一个小姑娘干这种工作,将来连婆家都不好找.而且你爸爸又是多年的省劳动模范,在全县是有影响的人物,让你爸跟县里领导说说,换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肯定没问题,实在不行到局机关打杂,也比在环卫一线干强."
3、**却不屑一顾地说:"这个不合适,我爸他原则性很强,肯定不会这么做,再说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干好干孬之别,组织上分配我到环卫所工作,说明环卫战线需要我,我只有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干好,才能不辜负上级组织的希望."
上班第三天,一座公厕的水箱管道坏了,水不停地流淌,使本来就很满的化粪池开始外溢,周围的居民和行人意见很大,**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整整用了半天时间,把厕所清理干净.然后,她又细心找管道堵塞的原因.在发现大便池通向化粪池的管道堵塞,她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把管道弄通,她一急,趴在地上,用手伸进粪池去掏,费了九
4、牛二虎之力,她终于把堵在管道内的砖头,方便袋,卫生纸等杂物全掏了出来,她的身上沾满了粪便,手泡在水中洗了四遍,还有熏人的臭味,居民们看到整洁卫生的公厕纷纷夸赞.**直了直酸痛的腰,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高兴.父亲看着因掏公厕而恶心[有文章需求,请到*大*秘*书*网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得吃不下饭的女儿,既心疼又欣慰地说:"庆芳,你经受了第一次考验,以后路长着呢,以后在哪儿都千万不能松劲啊."她含着眼泪点点头,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今后的每一项工作.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此后
5、传出一句戏言:庆芳庆芳费思量,不怕苦累不嫌脏,妙龄女子爱红妆,唯她选择垃圾箱.
随着工龄的增长,**身上的荣誉多了,也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她共产党员的忘我敬业精神始终没丢.2003年洪水泛滥,射阳河水顺着下水管道倒流,县城许多一楼住户被淹,污秽的水肆意横流,一场抗洪灾和预防传染病的战斗在县城拉开了序幕.全局人员积极投身抗洪排涝斗争,**和许多男同志一样,站入齐腰深的污水中,张开渔网打涝垃圾,连续工作十多天,手和脚因长期在水中浸泡而溃烂不堪.最紧张的一天,她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身体虚弱的她因连续超负荷工作,居然倚在碎砖头堆
6、上睡着了,同事们看到这种情况动情地说:"我们的庆芳所长实在是太辛苦疲劳了!"
**的忘我工作精神,她的亲人感受最深.每次上班前女儿都会叮嘱她几句:"妈妈,早点回来,别老将家当旅馆."孩子是父母的未来,自己的孩子谁不爱她何不想多留在家里指点关爱孩子,但是当工作和母爱发生冲突时,她毅然把自己交给了组织.去年,爱女亚惠面临升学,可就在这时候县城发大水.灾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当然不能打退堂鼓,她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根本没法分清是不是自己当班.上了抗洪第一线,她早把孩子学习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一天丈夫出差在外,她从抗
7、洪一线上撤下来,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发现可爱的女儿已趴在刚做完的作业上睡着了,她上前抱起女儿问:"亚惠,吃饭了吗"女儿望着瘦了许多的妈妈摇摇头说:"妈妈,你累吗累了你就早点睡,明天还要上班呢."**看着懂事的女儿,心里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妈妈不累,妈妈这就给你做饭去,咱娘俩好好吃一顿."饭很快做好了,看看女儿香甜地吃起来,尽管她也觉得饿,但是浑身发软,两只眼皮在不停地"打架".只得向女儿简单地交待了两句,连蚊帐都没放,就在床上打起了呼噜.妈妈爱岗敬业的情操深深地教育了小亚惠,也鼓励她刻苦学习,亚惠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
8、中学强化班.
**热爱环卫事业,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环卫工人的一面旗帜.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决心向管理要效益,下力气解决因管理上的疏漏而出现的工作偏差.尤其在分管卫生督查工作以后,她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环卫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打破"大锅饭",实行"定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