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ID:71363171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5-17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3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4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5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6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7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8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9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临江仙 送钱穆父》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江仙·送钱穆父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

2、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    (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    《临江仙》。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3、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4、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

5、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