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112448
大小:32.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4
《中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中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一、活动宗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对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正是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时期,此刻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益于高中学生道德修养、文化判断力和理性智慧的全面提升。为此,我们举办主题为“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的系列活动。二、活动对象和时间本次活动针对高一学生,活动周期为高一上学期。三、活动内容和流程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广播,内容丰富,本次系列活动针对高一学生学情特点、知识储备、认知能
2、力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辅助教学。因此设计的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各个活动之间相辅相成。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里我们开展以下系列活动:(一)“以史为镜,读史明智”——精读《史记》作为正史肇始的《史记》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观,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家“才、学、识”的高度,同时也兼具至善至美至真的文学价值。因此阅读《史记》有助于高中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历史观,文中典范的文言文也有助于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活动形式:安排全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带着研究的眼光精读《史记》。为了鼓励学生真正参与,检验学生精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展示成果的能力,我们在全年级
3、每天的语文课堂上,以课前演讲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成果展示要求:.时间:5分钟2.形式:演讲3.内容:小题大做,选取《史记》中一个小的切入点,可以点评传记中的一个历史人物,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提出阅读的困惑和解决的办法等。以PPT的形式呈现,可以配以文字、图片、影像辅助。4.教师点评(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走进《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极具审美学价值,是中国文学史第一部详写贵族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一本生活的书,一本活的人生。同时也是高一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篇目。精读《红楼梦》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活动形式:《红楼梦》是鸿篇巨制,以
4、描写贵族日常生活为主,缺少跌宕起伏的情节,生活描摹事不巨细,对高一学生而言,非常挑战阅读的耐力。中国学生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聆听,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试听结合的方法走进《红楼梦》。活动形式:在高一学生课间时间每天播放刘兰芳播讲的评书《红楼梦》20分钟,分两个时段各10分钟,帮助学生通过生动的讲演厘清作品全貌。每周的阅读课安排指定的阅读任务,细度文本。每周校本课课设校本课《说不尽的〈红楼梦〉》,以专题的形式,带领学生研究《红楼梦》。学期末评奖《红楼梦》优秀征文、论文,并辑录成册,形成刊物和作品集。学期中开设一场《红楼梦》国学大讲堂,征集学生的感兴趣的红楼话题,邀请全国知
5、名红学专家讲学。(三)“中华文化,字里千秋”——汉字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符号图腾。对于高中学生,汉字离我们很近,近到熟悉掌握书写,又离我们很远,远到我们并不知道每个字的起源和演变,远到我们没有把它当做文化图腾来书写。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深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我们以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为蓝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学。活动形式:学生阅读《文字学概要》,了解“六书”的演变,汉字的形成的过程,并且知行合一,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汉字的源流和文字书写的魅力,并分批次进行展览。成果展示要求:.手抄报:手写,规格统一;书写精美,书写要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配以插画;内容
6、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六书”,常见字的演变举例等。2.人手一份3.分批展示,在每个班级外的墙壁展览,供全校学生欣赏。(四)“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探寻中华诗词孔子曰:“诗以言志,言以立身”,“不读诗,无以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是对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也是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代表了一个个时代最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历经千百年淘拣的古典诗词博大而善感,一定能引领现代人踏进岁月长河,品察生命本真的况味。”为此我们开展系列诗歌鉴赏、研究、创作活
7、动。活动形式:.诗词大会:以笔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并借此选拔每个班的种子选手5名;以班级为代表队进行全年级的Pk战。2.手抄报:研究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植物,写出代表植物以及古典诗句,配以插画张贴,作为科普分享。3.《诗品集》:征集古典诗歌原创作品,辑录成集,以微信投票的形式评出上、中、下品。(五)“传承与批判”——传统文化之我见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事实上,在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紧密相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土壤正是当下的社会生活,只是它的内涵与外延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