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

ID:7069286

大小:50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2-04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_第1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_第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_第3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_第4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滞后环节校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报告《自动控制原理设计》班级:自动化10—1班姓名:许明学号:1005130116时间:2012年12月17-21日地点:实验楼17实验室指导教师:崔新忠自动化教研室自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设计滞后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系统阻尼比,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图和闭环Nyquist图。二、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内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关于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的

2、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4.理解在校正过程中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相角裕度,截止频率,滞后角频率,分度系数,时间常数等参数。5.学习MATLAB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会利用MATLAB提供的函数求出所需要得到的实验结果。三、课程设计内容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设计滞后校正环节,使其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系统阻尼比,绘制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开环Bode图和闭环Nyquist图。假定此时的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是符合要求的,即:则有:下面画出未校正前系

3、统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所示可知Wc。=1.91rad/s,计算出未校正前的系统的相角裕量=-40.1°相角裕量为负值,说明未校正系统不稳定。K=13.44,故有;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其对应的代码:num=[13.44];den=[13.62.240];sys=tf(num,den);sys1=feedback(sys,1);t=0:0.1:45;step(sys1,t)holdongridholdofftitle('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图')2)未校正前的根轨迹图对应代码:num=[13.44];den=[1,3.6,2.24,0];rl

4、ocus(num,den);grid;3)校正前博德图对应代码:num=[13.44];den=[13.62.240];sys=tf(num,den);margin(sys)holdongridholdoff由图中可得:截止频率Wc=1.91相角裕度γ=-11.6幅值裕度h=-4.444)校正前奈斯图其相应代码:num=[13.44];den=[13.62.2413.44];nyquist(num,den)title('校正前奈奎斯特图')四、校正装置设计(1)参数的确定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个相位滞后的校正装置,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ξ≤0.01;取=30.

5、7°,一般取c()=-6°~-14°由=()+c(),取c()=-10°,计算得()=40.7°,通过()可求得=0.597根据20lgb+L()=0,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T:b=0.127,T=65.95即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G=校正后的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图num=[13.44];den=[13.62.240];sys1=tf(num,den);num1=[8.381];den1=[65.951];sys2=tf(num1,den1);sys3=sys1*sys2;sys4=feedback(sys3,1);t=0:0.1:45;step(sys4,

6、t)从阶跃响应图中可以看到,系统此时稳定3)校正后的博德图相应代码;num=[13.44];den=[13.62.240];sys1=tf(num,den);num1=[8.381];den1=[65.951];sys2=tf(num1,den1);sys3=sys1*sys2;margin(sys3)grid相角裕度=35.5°幅值裕度=12.5db4)校正后的奈氏图校正后奈氏图代码:num=[112.627213.44];den=[65.95238.42151.328114.86713.44];nyquist(num,den)5)校正后的根轨迹图根轨迹代码:

7、num=[221.7613.44];den=[127.15458.74252.41622413.44];rlocus(num,den);grid;五、总结通过这次对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的分析,让我对串联滞后校正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公式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开始有不少知识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咨询同学和老师,最后都得到了解决,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缺少的东西,也使我深深认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平时看似不起眼的一些知识点在关键时刻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接

8、触到Matlab软件,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