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68383
大小:4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2-04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科代码:0101学号:040101010072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浅论陶渊明的自由精神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4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X(教授)完成时间:2008年4月5日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浅论陶渊明的自由精神XXX摘要:陶渊明的一生,几次为官,但他最终坚定地选择躬耕田园并终老一生,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纵观他的生命历程,无时无刻不表现出这一强烈愿望。而这样的追求不仅源于他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也是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合理选择。关键词:陶渊明;自由精神;田园生活Abstr
2、act:TaoYuanming'slife,severaltimesistheofficial,buthechoosesfirmlyfinallytillsthefieldspersonallythecountrysideandspendsone'slastyearsthelife,allthesestemfromhimtothefree-livingpursue.Looksoverhislifecourse,constantlydoesnotdisplaythisstrongaspiration.Butsuchpursuenotonlystems
3、fromhisinnermostfeelingstotheidylliclifeaffection,isalsoitthereasonablechoicewhichmakesunderthespecifichistoriccondition.Keywords:TaoYuanming;freespirit;idylliclife学者叶嘉莹说:“世界上有几种不同的人。如果说大地上都是蠕蠕而动的蛆虫的话,有一些人,为了生存就不得不把自己也变成蛆虫;而另一些人则能够飞起来,保住自己的清白。不过这后一类人也有几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自命清高,瞧不起别人的低下;
4、另一种是,我既然能飞上去,那么我也要带领大家都飞上去”,她认为“陶渊明是飞起来的人,他没有自命不凡”,但他没能够带领大家一起飞,而只是“一个实现自己能力强而改造社会的勇气少的一位诗人”[1]40。顾农先生也认为,陶渊明“看透了社会和人生,知道许多事情都不是凭他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于是委任运化,在无可奈何之中寻求心灵的平静和个性的自由。在奋斗无效的地方,合理的方法就是放弃奋斗,从而在形式上保持主体的独立。”[2]的确,古往今来,能够带领大家一起飞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属凤毛麟角,他们太伟大,离我们常人似乎总隔着一大段距离,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大
5、诗人陶渊明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相比之下,这位能“独善其身”,与田夫野老有密切交往的诗人,离我们似乎近些。既然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注定要与平凡结缘,我想我们有必要学学陶渊明,做一个能“独善其身”的人。为此,本文通过梳理陶渊明由仕而隐的一生,初步探析了他人生追求后面的自由精神,希望通过这一角度的学习,更好的体悟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一、人生行事中追求自由精神陶渊明一生曾几次为官,但他最终选择辞官归隐。陶渊明第一次做官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也就是在他二十九岁那年,但这次出仕因他“不堪吏职”而“少日自解归”。晋安帝隆安四年(
6、400年)陶渊明三十六岁时第二次出仕,第二年冬天,因为母亲孟氏去世,回乡丁忧,于是,他的第二次出仕宣告结束。陶渊明四十岁时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这是他第三次出仕。四十一岁时,他转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由于刘敬宣的辞职,他的第四次出仕也宣告结束。之后,陶渊明于当年八月出任彭泽令,十一月,他以奔程氏妹之丧为名“自免去职”。此后,陶渊明回归故里,终老一生。与五次出仕相对应,陶渊明曾五次归隐,只不过最后一次归隐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尽头。陶渊明几次出仕,每一次的时间都不长。最后一次为官,甚至只做了八十几天。萧统的《陶渊明传》曾记载:“(陶渊明)后为镇军建威参
7、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授去职,赋《归去来》。”[3]1几次做官,陶渊明一再声明自己的出仕只是为了解决“口腹”问题,《归去来兮辞》说:“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所以当他身处官场时,发现那儿的生活并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期待,于是就毅然离去。《感士不遇赋》序文说道:“自真风高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趋易进之心。”当时士大夫争名夺利,廉
8、耻扫地,陶渊明不齿他们的做法,所以不屑与这些人为伍。另一方面,当他做官的时候,感觉相当痛苦,《归去来兮辞》写道:“既自与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