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67785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2-04
《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比较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2001中本(4)班442号汪立峰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自然,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是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追求诗歌声色之美,开创了南朝的一代诗风。他们的诗歌意思甚深,深,其实是晋宋之交田园、山
2、水诗二大鼻祖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共同特点。陶诗语淡,思顺,格局疏朗,是深入浅出;谢诗语炼,思屈,格局密致,是深入深出。故陶诗舒徐不费力,而谢诗峻刻稍滞重,则为二人不同之个性特征。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一、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而谢灵运诗歌是以摹象为主。他们自然观不同,陶基本上承先秦以来道家的自然观,谢则更多魏晋以来玄学的自然观。沈德潜曾对陶诗与谢诗作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是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
3、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他的诗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陶渊明的诗歌体现“率真”、“任情”的美学追求。从其作品看他对自己形象的塑造、率真、任情,不掩饰、不做作,不为世俗左右,我行我素,倒像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驱。他要自己的作品都能“颇示己志”,“为情而文”而不是“为文而情”,率性而发,毫无掩饰,从“胸中自然流出”。因此,他对生活的种种体验,对人生真谛的种种思索,喜怒哀乐,都融会在作品中,人们可以透过其作品看到他高尚的“人
4、格”。谢诗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另外,谢对自然景物之美有着高度敏感和刻画、再造而使之成为精美的诗歌意境的能力。谢诗对山水景物精心细致的刻画,无不显示他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谢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诗文外,又工书善画,所以他对形象、色彩、线条、
5、距离、音响等有着灵敏的感受。如“远岩映林薄,……墟圃散红桃”,而“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又仿佛后来的水墨画,雨后山林清朗明净,形容落日不以热烈的红色着眼,而只是轻轻勾出半圆的线条,和整体的淡色调一致。2在结构上,谢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二、情景交融方式的不同。陶诗体现了情、景、事、理浑融的艺术境界。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
6、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他的“情”是通过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笔下的客观环境,其中包括人、事和物,都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情思,而不是客观的物象描绘,他的作品情景交融,达到物我同一的浑化境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品中曾出现麦苗、月亮、春燕、归鸟、青松、秋菊、孤云、庭院、乡间道路等许多景物,它们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陶诗能以情化理,理入于情,不言理亦自有理趣在笔墨之外,明言理而又有真情融于意象之
7、中,这种从容自然的境界,为后人树立了很高的艺术标准。而谢诗,他的意境,大抵具有幽深、明丽、孤峭的特点。谢对山水的欣赏不满足于一般的常景常境,而是敢力于人所未到、未经发现的幽峻奇境的开发。如“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因此,他的诗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三、语言上,陶诗注重启示性,谢诗则更注重写实性。陶诗,有着“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的语言风格。语言平淡质朴,绝不是淡而无味,诚如苏轼所评价“质
8、而实绮,癯而实腴”,平淡之中有无限的丰采,质朴之中有深厚的情味。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无论是诗还是文,无论是抒发情怀还是描摹景物、刻画人物,本是平淡无奇,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轻加点染,力避浓笔涂抹。因此,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淡雅清新。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