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65775
大小:4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2-04
《乙炔瓶使用有关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乙炔瓶使用有关规定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得低于10米,氧气瓶上的减压器上应有安全阀,氧气瓶和乙炔气瓶上的压力表应各装两块,且应经过检查检定合格,使其保持有效和灵敏可靠,氧气瓶应防止沾染油脂,不得倒置、平放和摔碰,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工作实际间距不能小于5m,不得暴晒,施工现场应按规定配备相应消防器材。乙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焊作业应使用乙炔瓶,不得使用浮筒式乙炔罐。2)乙炔瓶存放和使用必须立放,严禁卧放。3)乙炔瓶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oC,夏季应防止爆晒,冬季发生冻结时,应采用温水解冻。3胶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焊、气割应使用专用胶管,不得通入其它
2、气体和液体,两根胶管不得混用(氧气胶管为红色,乙炔胶管为黑色)。2)胶管两端应卡紧,不得有漏气,出现折裂应及时更换,胶管应避免接触油脂。3)操作中发生胶管燃烧时,应首先确定哪根胶管,然后折叠、断气通路、关闭阀门。4气焊设备安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装有减压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不得有松动、漏气、油污等。工作结束时应先关闭瓶阀,放掉余气,表针回零位,卸表妥善保管。2)乙炔瓶必须安装回火防止器。当使用水封式回火防止器时,必须经常检查水位,每天更换清水,检查泄压装置保持灵活完好;当使用干式回火防止器时,应经常检查灭火管具并应防止堵塞
3、气孔。当遇回火爆破后,应检查装置,属于开启式应进行复位;属于泄压模式应更换膜片。9.2.3-15-气焊设备在容器、管道的焊补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凡可以拆卸的,应进行拆卸,移到安全区域作业;2设备管道停工后,应用盲板截断与其相连接的其它出入管道;3动火前,容器、管道必须彻底置换清洗;4采用置换清洗时,应不断地从设备管道内外的不同地点采取空气样品检验,对置换后的结果,必须以化学分析报告为准;5动火焊补时,应打开设备管道所有人孔、清扫孔等孔盖;6进入设备管道内采用气焊作业时,点燃和熄灭焊枪均应在设备外部进行。
4、1、氧气瓶应戴好安全防护帽,坚直安放在固定的支架上,要采取防止日光曝晒的措施。2、氧气瓶里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留有剩余压力,严防乙炔倒灌引起爆炸。尚有剩余压力的氧气瓶,应将阀门拧紧,注上“空瓶”标记。3、氧气瓶附件有缺损,阀门螺杆滑丝时,应停止使用。4、禁止用沾染油类的手和工具操作气瓶,以防引起爆炸。5、氧气瓶不能强烈碰撞。禁止采用抛、摔及其它容易引撞击的方法进行装卸或搬运。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吊运。6、在开启瓶阀和减压器时,人要站在侧面;开启的速度要缓慢,防止有机材料零件温度过高或气流过快产生静电火花。而造成燃烧。-15-7、冬天,气瓶的减压器和管系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使用铁
5、器一类的东西猛击气瓶,更不能猛拧减压表的调节螺丝,以防止氧气突然大量冲出,造成事故。8、氧气瓶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9、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气瓶的减压器应有专业人员修理。乙炔瓶技术检验要求和评定报废近年来,溶解乙炔气瓶(简称乙炔瓶)出现多起恶性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5年10月7日,广东增城发生1300余只乙炔瓶燃烧爆炸事故;1999年3月24日,黑龙江哈尔滨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多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资料归纳分析,乙炔瓶技术状况恶化是产生事故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严格执行乙炔瓶定期检验制度,强化在役乙炔
6、瓶技术检验,确保乙炔瓶充装和使用安全,迫在眉睫。现根据国家有关规程、标准,结合实际经验积累,浅述乙炔瓶技术检验要求和评定报废准则,提出报废乙炔瓶销毁处理方法,力求从安全技术方面减少和消除乙炔瓶事故隐患。1乙炔瓶技术检验基本要求根据《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经综合研究分析,列出乙炔瓶技术检验的基本要求。1)在役乙炔瓶每3年进行一次技术检验和评定。库存或停用超过3年的乙炔瓶,在启用前应进行检验。-15-2)在使用过程中,若乙炔瓶瓶体或附件有严重损伤(包括瓶体腐蚀、变形、各类机械性损伤、烧灼发黑等表面缺陷和易熔合金融熔、流失、损坏或瓶阀侧接嘴处积有炭黑油状异物),均应
7、随时进行检验。3)对瓶内填料和溶剂的质量有怀疑的乙炔瓶(如充装乙炔时瓶壁温度异常、乙炔瓶皮重异常等),应随时进行检验。4)发现有其他影响安全使用缺陷的乙炔瓶(如瓶体肩部钢印标记不清等),也应随时进行检验。2乙炔瓶评定报废准则根据国家标准GB13076-91《溶解乙炔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的规定,结合实际检验过程的技术积累,确定乙炔瓶评定报废应遵循的有关准则。2.1乙炔瓶宏观评定报废1)非法定制造单位制造或未经法定检验机构监检合格(含进口乙炔瓶)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