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49510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2
《语文知识抢答赛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七(1)班班级语文知识抢答赛题目复习题1、欧洲见闻录(打一古典小说名)《西游记》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了知识,不断地去复习它,这不也很愉快吗?)3、“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蒲松龄)A、吴敬梓 B、蒲松龄 C、曹雪芹 D、罗贯中4、《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 、 (刘备、关羽、张飞)5、比喻可分为哪三种?明喻,暗喻,借喻6、一瓶水竖着倒快还是斜着倒快?斜,因为有空气进去,增加压力7、《三字经》中说“此五行”的“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8、
2、我国明清时代是小说的鼎盛时期,其中号称四大名著的是9、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袁牧《随园诗话补遗》)诗句来祝福你。10、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1、小江不爱学习,不懂学习的重要性请你会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一句诗来劝导他。12、古代哪个诗人被称为七绝圣手?王昌龄13、当我们不珍惜粮食时,老人常会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诗句来教育我们。14、鼓励灾区朋友们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15、文学体裁可分哪几类?散文,诗
3、歌,小说,戏剧15、你会用(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诗句来表达远别好友的心情。16、《三字经》中“五子者,有荀扬”中的五子“依次是(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17、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们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句。18、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形散而神不散19、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 、 。20.六一居士是指谁?欧阳修21、“四大发明”是指: 、 、 、 。22、“文房四宝”指 、 、
4、 、 。23、《〈论语〉十则》中“三人行”的“三人”是指A、三个人B、几个人C、指多数人24、我们平时用山路来形容“羊肠小道”,而不用“牛肠”“猪肠”来形容是因为羊肠:A最小B最细最长C形状弯曲D最软答案:B25、诸葛亮和宋江分别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水浒传》)2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除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外,还有:A环保奥运B健康奥运C人文奥运D文化奥运答案:C27古代青铜除了含金属铜之外,还含有:金属:A锡B铝C铁D金答案:A28、《三字经》中“首孝弟,次见闻”的含义是:(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
5、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29、“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这是个病句。B、不对A、对B、不对C、无法判断30数学中的“几何”是由谁拟定至今?的?A华罗庚B徐光启C祖冲之D利马窦答案B31、“亡羊补牢”中的“亡”的意思是32、科举考试中,考生进入仕途的起点是:A童生B秀才C举人D进士答案:B3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A端午节B重阳节C春节34、蜻蜓点水中的“点水”是指蜻蜓:6A饮水B游戏C产卵答案:C35、《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36、被苏轼称赞为“
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37、下面的比喻句,用什么比喻什么,正确的答案是()。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A.用“红灯笼”比喻“大柿子” B.用“大柿子”比喻“红灯笼” C.用“许多”比喻“一个一个”3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不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39、判断下面句子,正确的一组是()。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7、 A.比喻 B.反问 C.拟人40、《论语》是不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a是b不是c有些是,有些不是(a是)41、“苟不教,性乃迁”的“苟”的意思是什么:(如果),“迁”的意思是(“变坏”)4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哪一部名著的开篇词。(《 三国演义》)43、《童趣》讲获得“物外之趣”方法有哪些?(明察、细察;想象或联想或“仔细观察、善于联想想象”意思对即可)44、“凹凸”的“凸”字的第四画的笔画名称是?(横折折折)45、“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什么故事?(回答基本对即可)46、句
8、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意思是A.或者B.有的人C、有时D、有的47、七年级上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