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43956
大小:533.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2-02
《岳麓版 板江中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导学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总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导学目标知识点:1、隋朝,建立于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3、隋统一的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4、605年,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5、大运河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巩固起了很大作用。6、隋文帝开创科举制,隋炀帝时创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7、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对后世影响深远。二、
2、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检索1、__________年,__________废北周皇帝,建立__________朝,定都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隋文帝。__________年,__________灭掉南方的__________,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2、大运河的开凿__________年,__________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通__________,南达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分为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段,和__________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大水系,是世界伟大的工程之一。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和起了很大的作用。3、科举制的创立__________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又创设__________,科举制正式形成。4、科举制打破限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同时,为统治者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
4、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2、说出、回答基础知识填空。(二)课堂导学:1、问题探究:①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②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32、自己动手:描绘《隋朝大运河》图,对照《中国政区图》,试着找出大运河经过现在哪些省?3、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三)课堂练习:1、581年,杨坚(隋文帝)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A、京师B、大都C、长安D、东京2、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南北统一,结束长期的分裂
5、局面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907年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A、消灭南方的陈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C、促进南北交通D、巩固对全国的统治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和皇帝分别是()A、589年隋文帝B、618年隋文帝C、581年隋炀帝D、605年隋炀帝5、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洛阳C、江都D、余杭6、隋朝大运河的南北地点分别是()A、涿郡余杭B、长安洛阳C、山阳江都D、余杭涿郡7、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起到的最大作用是()A、巩固隋朝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沟通五大水系D
6、、促进南方交通8、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文中的“此河”是指()A、黄河B、淮河C、海河D、大运河9、隋朝末年,家住余抗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是()A、乘船B、乘汽车C、坐火车D、坐轿子10、某游客从余杭(今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直达洛阳。这位游客最早可能生活在()A、东汉B、隋朝C、唐朝D、宋朝11、下列对隋朝大运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一B、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C、对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D、沟
7、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湘江五大水系12、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之先河。他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13、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隋文帝开明经科B、隋文帝开秀才科C、隋炀帝开进士科D、隋炀帝开明经科14、(多选题)隋朝和秦朝相比的相同点有()A、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B、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C、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D、经历了两代君主(四)课后反思:43第2课贞观之治总第3课时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导
8、学目标知识点:1、贞观之治指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2、贞观之治的表现: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以及加强民族和中外关系。3、唐太宗时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称他是“一面镜子”。4、唐科举设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