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常州天宁寺导游词3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常州天宁寺导游词3篇常州天宁寺导游词3篇 常州天宁寺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常州,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今天地陪导游姜秋萍,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车号为123456这几天由我们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大家能合作的愉快,常州别称”龙城”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之一,位居长江之南,太糊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五个行政区。好,现在大家可以向车窗外看一看我们常州的市容市貌,我们现所处的位置是天宁区.今天我们
2、游览的景点是享有”东南第一丛林”美誉的天宁寺.开山祖师是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法融禅师。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了。在这期间屡建屡毁,几度更名。天宁寺与镇江的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禅宗寺四大丛林。天凝寺的特点是殿宇巍峨壮观、佛像高大庄严、砖木雕饰艳丽,历代名僧辈出。我们现在就到天宁寺了,请各位游客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天宁寺大门对面的照壁上的四个大字就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龙城
3、是常州的别称,象教指佛教。象在佛教是吉祥物,佛祖释迦牟尼母亲夜梦白象入怀。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升天后其弟子为了怀念佛祖和传播佛法以木刻上释迦牟尼佛像,以佛的形象教化僧众和善男信女。这是天宁寺的大门,也就是佛教中的山门。为何称山门呢?因古代的寺院大部分建筑在环境清幽的山林中故称山门。但佛教禅宗也称三门就是智慧、慈悲、方便。请大家随我进寺内游览。左右这两块石碑记录着天宁寺的荣誉。分别是4A级景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寺院、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天王殿,这几个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
4、、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上方还有不二法门的砖刻是清代翰林院编修冯桂芬所书。什么是不二法门呢?按佛经的解释是:佛与众生没有差别,现在与过去没有差别,此世界与他世界没有差别。此一门既代表了天下所有修行的法门,天下所有修行的法门又可以归结到这一门这就是不二法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墙上的南无阿弥陀佛是现任方丈题写的.现在请跟随我进入天王殿内.迎面的是弥勒佛.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令人感到慈祥亲切.此佛常怀慈悲之心,弥勒译为慈氏,是弥勒佛的姓,名阿逸多,译为
5、无能胜.传说五代梁时有一矮胖和尚,常用禅杖挑一布袋,搭在肩上,四出化缘,人家给他的东西都放进布袋中.人称”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就是形容弥勒佛.殿堂两边的是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每尊高打米.连同神台高米.东方持国天国:持国是以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手持琵琶.表明他用音乐使众生得到快乐和利益.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是令众生善根增长,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收侵犯.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是以清净的天眼经常观察世界,手中缠绕一条龙,令其皈依佛门造福人群.北方多闻天王,因为
6、常护如来道场,得以多闻佛法.右手持伞左手执话狐雕为的是保护众生,制伏群魔.他们手中所持的物件为法宝.古代人们认为他们能镇妖祛邪,以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请大家往里边走,这尊是韦驮,他是看护寺院的守门神,有了他,休想从这里拿走一草一木.关于弥勒和韦驮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民间传说:他们原是一寺之主.弥勒呢因笑口常开,香火很旺盛,但疏于防范,以至佛寺难以维持.而韦驮防外治内极严,令人望而生畏,所以香火甚是冷落.佛祖发现后叫他们一起合作.一个负责对外接待,一个负责防外治内,刚开始都不太愿意,但是合作一段时间后,香火旺盛
7、,佛寺富足,佛法弘扬,从此就长期合作下去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请大家随我继续游览.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左右是四个配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分别在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娥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古时候交通不便,佛教僧徒一生中很难参拜四座名山。佛教僧众认为凡到天宁寺进过香,就好参拜过四座名山。两侧是罗汉堂,我们现在去东罗汉堂。大家看这个疯僧手中的手中的扫帚和吹火桶。在戏文中秦桧问:为何你的吹火桶没有洞?疯僧答不能有洞,否则就是私通番邦。那你
8、的扫帚为何是新的,分明是懒和尚,疯僧答:我这扫帚不是用来扫地的是用来扫尽奸臣。秦桧被这个疯僧骂的目瞪口呆。后人供奉他不是因为他是神仙,而是敬仰他不畏权势。各位请看两侧的墙上,上面有518幅罗汉砖刻图象。刻于清嘉庆3年。在十年动乱期间,人们用石灰覆盖,才得以完整保存到现在。大家看这两块石板?有谁知道他有什么作用吗?对了,他是测量季节和时间的成为日晷。这两块是集天文科学,考古研究和实用于一体的清代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