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在永州

柳宗元在永州

ID:70080573

大小:87.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11-15

柳宗元在永州_第1页
柳宗元在永州_第2页
柳宗元在永州_第3页
柳宗元在永州_第4页
资源描述:

《柳宗元在永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心整理一代才俊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遭贬,于永贞元年(805)九月十三日贬为邵州刺史,匆匆行至荆南,接到再贬永州司马的昭令。因为“朝议谓王叔文之党或自员外郎出为刺史,贬之太轻”,朝廷再次申明:柳、刘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这就等于宣判了他们与王叔文、王伾一样是政治上的罪人,断绝了他们重返京城的希望。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行程三千余里,年底才到达永州。随行的有六七十岁的老母卢氏,五岁的女儿和娘,以及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等人。在《惩咎赋》中,柳描写了乘船过茫茫洞庭逆湘水而上的情景,折射出当时的心境:日光被遮掩而天空

2、阴晦不明,黑云翻滚直上九霄。黄昏的时候下起绵绵淫雨,不时可以听到嗷嗷的猿声哀怨鸣叫。许多的鸟儿聚集着啾啾乱啼,江水涌动,远处的洲渚似乎与小山相连。小舟随风飘动不知会在哪里停留,不知我的形魂会在哪里相属。来到永州,“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与和尚生活在一起。子厚遭贬后,继续遭到政敌及投机者的攻击,流言飞语,铺天盖地,“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万罪横生,不知其端”,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由于王叔文的被处死,自感于党人中“罪状”最甚的柳宗元也曾担心被处死。因“炎暑熇蒸,其下卑湿”,水土不服,加之“诊视无所向

3、,药石无所求”,他年近七旬的老母到永州刚刚半年就染病身亡。孝子“孤囚牢系,魄逝心坏”,“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矣。尽天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袝志》)永州多火灾,子厚“五年之间,四为天火所迫,徒跣走出,坏墙穴牖,仅免燔灼。书籍散乱毁裂,不知所往;一遇火恐,累日茫洋”(《与杨京兆凭书》)。从北方来到南方,气候不适,语言不通,未老先衰,疾病缠身,“以是兀兀忘行,尤负重忧,残骸余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寄许京兆孟容书》)。在长诗《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第三部分自叙了在永州的艰苦生

4、活与忧愤心情。“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这是贬居生活的高度概括。“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屈身事人,低调生活。甚至发出了“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垩”的撕心裂肺的悲鸣。在诗中描写了一个古老、荒凉、悲惨的生活境界,用荒草盖屋,用古槎架桥,用罽当衾御寒,用椰壳当水勺,窗框成了蝎窝,梁上爬满蜗牛,⋯⋯其生活之贫困落后,社会之空荒萧条,由此可见一斑。但子厚胸怀豁达,随遇而安,乐与老百姓为伍,同山民农夫有着广泛的交往:“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劝策扶危杖,邀持当酒茶”,“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茹”。精心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融

5、入永州人民的怀抱之中,徜徉在山水林壑之间。为了转移视线,调节心态,一方面刻苦学习,“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一方面关注社稷生民,思考改革,写下一篇篇雄文。在永州,子厚与地方官吏的关系相处较好,得到关照。如元和三年“迁永州刺史朝散大夫”的崔敏,柳曾陪他宴游南池和过卢少府郊居。元和五年九月十日崔在任上去世,柳写了《祭崔敏文》,提到“某咸以罪戾,谪兹炎方,众垂惠和,枯槁以光”。说明上司与他相处友善,给予子厚慰藉。韦宙任永州刺吏时,元和八年秋到黄溪祈雨,子厚见召从行。河东人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

6、赋者均”。柳写《零陵三亭记》、《送薛存义序》,对其政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可见两人友谊颇深。子厚与农夫、渔父的交往较多,这可以从他的诗文、书信中反映出来。《首春逢耕者》这首诗,反映来永州后的第一个春天,他向“田父”倾诉自己“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的苦衷,得到老农的同情。这说明他把农民作为自己交流的对象。《田家三首》是一组田园诗,通过写景记事,朴实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流露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官吏的憎恶。诗中有个细节,“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田翁担心“我”走夜路有危险而诚心留宿,

7、既反映了永州淳朴的民风,又说明了作者与农民的关系非同一般。《捕蛇者说》记叙了蒋氏一家三代都以捕蛇顶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统治者横征暴敛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说明苛政比猛虎、毒蛇更凶狠可怕。作品刻画了蒋氏这个捕蛇者的生动形象,描绘了农村被摧残的凄凉景象,没有对农民、农村的深刻了解,光凭道听途说是无法写出的。他自叙:“但当把锄荷釺,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隙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亦足老死无戚戚者”(《与杨诲之第二书》)俨然是永州的普通百姓。柳宗元交往的人物颇多,据粗略统计有近百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和尚,其

8、上目的是为了“统合儒释”;二是后学之士,包括柳氏宗族的后辈,柳均给予循循善诱与教诲;三是与谪吏交往,同病相怜。“永州多谪吏”,南承嗣、李幼清、元克已、吴武陵等都与柳建立了友谊。特别是与吴武陵过从甚密,感情深厚,有的着作是在吴的督促下完成的。如《贞符》。故子厚说:“会足下至,精心整理然后有助我之道。”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