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64584
大小:4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31
《个人一对一入户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一对一入户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篇【一】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是大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集高寒、边远、贫困、山区、民族“五位一体”,气候恶劣、山高坡陡、基础薄弱、产业滞后、群众贫困,全乡辖6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4495户18545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53%,全乡经济总收入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去年,上高桥乡在市、县的关心指导下,把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点面结合,建造血式扶贫新格局,在打堡村先行试点,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扶贫资金用“活”了,群众思想变“活”了,项目产
2、生了叠加效应、扩大效应,项目实施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众多媒体关注,一年来全乡黄牛养殖存栏增加近2000头,真正破解了贫困山区产业发展难、群众增收难、资金筹措难的“三难”问题。 一、产业扶贫就是要走滚动发展之路 2014年初,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下达了,上级给这个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下发100万元扶贫款,这却让乡村干部犯了难,怎么发、发给谁、干什么? 以前,财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都是以无偿方式发放给农户,导致群众享受扶贫资金和物资心安理得,产生了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甚至出现攀比、盲求等现
3、象,久而久之,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积极性不高、惰性思想蔓延,扶贫工作陷入了“越扶越被动、越扶越落后”的怪圈。扶贫资金发到农户手里后,种什么不见什么,养什么也不见什么,最终的致富项目五花八门,成不了气候,甚至会有人把钱挪作他用。听闻10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落在打堡村并初步计划发展养牛后,便有群众三五成群在一起议论,每家能够分到多少钱,还商讨先买牛待资金兑现后将牛卖掉套取四五千块扶贫资金。一霎间,种种舆论四起。 到底是沿袭过去的做法,四平八稳的把资金发下去呢,还是设法破解这一窘境,让上高桥扶贫工作走出一条新路,真正让群众致富
4、?围绕这个主题,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在乡村组三级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在市、县指导下,明确了思路、坚定了信心、统一了思想,扶贫要靠产业,产业必须滚动持续发展,方能走出一条扶真贫、真扶贫之路。 《上高桥乡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规划方案》,明确制定“扶勤不扶懒、扶先进不扶后进,以勤带懒、以先进带后进”的基本思路,以“滚雪球”模式发展,农户自愿申请,选出适合养母牛的农户作为精准扶贫的“点”,每头牛补助5000元,2年后繁殖的小牛归农户自己所有,5000元本金再传递到另一家农户手中,循环
5、使用,变无偿扶贫资金为滚动发展基金资金,有序扩大覆盖面,力求发挥扶贫资金最大化效益。滚动资金回收后乡统管、村监督、村民小组群众集体议决,用于发展产业、投入公益项目建设。 二、组建龙头企业,有力发挥带动作用 要把这个项目按照滚动发展的模式运作好,缺不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市委办、市委统战部、县委挂钩帮扶上高桥乡以来,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论证、分析研判,帮助上高桥乡理清了产业发展的思路,就是要在扶贫工作中紧扣精准扶贫,实行区域发展和点面结合滚动发展,以打造“种草养畜示范区”为目标,采取上游公司闯市场拉动、中游大户提
6、干劲带动、下游小户夯基础撬动三线齐动,坚定不移的发展黄牛生态养殖,闯出一条“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来。 2011年,引导成立了第一家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称号,2013年该社发展注册成立了“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琦鑫”牌黄牛干巴系列的条码、商标注册、QS认证,形成麻辣牛肉、黄牛干巴、卤牛肉、红烧牛肉等系列产品,年生产加工能力250吨,实现产值900余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黄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
7、业。此后,相继成立了天军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寨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成养殖户与龙头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农户养殖黄牛的积极性,营造了加快黄牛养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14年带动全乡发展社员1400余户,10头牛以上的大户40多户,养殖黄牛5000余头,流转土地种草6000余亩,出栏黄牛3000余头,实现产值330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占全县黄牛养殖的1/3以上。 三、想妙计求破解,依靠群众谋发展 方向定了,政策明确了,单有乡村干部了解知晓还不够,如果群众不支持、不参与,再
8、好的政策落不了地,也就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见不到效益,解决不了问题。 乡里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组,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的方案、细则,组织乡村组三级干部40余人分为8个工作组进村入户逐户开展宣传动员、政策解释等工作,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开始,工作组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群众不理解,唏嘘声、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