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64153
大小:3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31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自xx年秋季以来,普通高中新课程已在全国四个省份进入实验阶段。 东山区有幸参与了这次课程实验。本着“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我们围绕着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质量管理和教研方式等五个方面,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和研究,不断推进课改实验的深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东山区中学参加高中英语课改年级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完中9所(不包括省属、市属的学校),参加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年级的教学班共有66个,学生人数为3296人(借读生不计算在内)。其中开设有特色班或重点班共有17个教学班。全区高一年级英语
2、教师共有32人,平均年龄29.9岁,其中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有6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9%;第一次任教高中的教师有14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44%;曾教过高三毕业班的有12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38%。在所有任教高一年级的教师中,具有二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19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59%;具有一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8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2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5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6%。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高一教师都基本上参加了课改前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参与培训率为98%。高一
3、年级英语课每周周课时为5节,个别学校4.5节或6节。各校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时间为1小时至1.5小时。在已经结束的第一和第二模块的综合评价中(模块过关测试和形成性评价),共有475个学生未能一次性通过,占东山区全体高一学生的14%,需要参加学校自行命题的补考,或者需要重修。 二、实践与反思 英语学科的课程改革关键在实践。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着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从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我区主要做了如下的实践与探讨: 1.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我们坚持严格的质量监
4、控和教学管理,认真细致地跟进各校高一英语备课组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困难和困惑,并加以思考和研究,与上级教研部门以及专家们保持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回归教学一线加以实践、反思、完善。 鉴于新课程的要求和我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队伍的情况(高一年级的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超过80%以上;第一次任教高中的教师的比例占44%以上;刚从示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有5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9%。),应该加大区教研室下校调研、听课评课,以及与教师对话和交流的频率和力度。 过程监控方面由四部分构成:①常规教学的跟进与指导;②
5、每一模块的过关检测(先期培训有关命题人员);③监测后的质量分析与反馈(收集各校的检测题和质量分析,了解全区的面上情况);④根据以上的调研形成教研员的教学建议并召开相关的会议。 具体措施: 1.建立东山区高中英语新课改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2.建立东山区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制度,包括有抽测和联合调研。 3.严格执行课程政策,严肃英语学科学分认定的程序和纪律。 4.提出东山区中学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学分构成的建议和意见,包括: (1)形成性评价:目的着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据
6、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标准中对6级目标不作单独描述,要求参照7级目标)。 ①评价项目 ②评价的方式 (2)终结性评价(纸笔考试) (3)模块考试的组织 (4)模块考试的命题建议 (5)相关要求 2.加大“区本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力度。 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落实“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新课程理念,学校高一英语备课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质量不断提高,老师们深入研讨、分析教材、教法。许多富有指导英语高考备考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严格把握教材中高考必考知识点的过关,
7、而青年教师积极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探索,在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作课件,整合教辅资料,资源共享,课后反馈及时,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力求做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具体措施有: (1)每一必修模块全区集体备课(具体做法略)。 (2)加促青年教师的成长,着重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讨课等,同时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标、课程观、学生观和教材、教法的深入思考、实践和反思。 (3)区教研室中英科加强指导。在学期初段和中段分别召开会议,进行教材分析;提出区教研室在必修模块认定的形式和内容、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测试等
8、多方面的具体建议,供各校在具体操作时参考使用。 3.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致力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新的课程理念必须转化为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并付诸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在实际的操作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