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

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

ID:6952788

大小:32.1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31

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_第1页
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_第2页
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_第3页
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_第4页
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60年的变迁  农民记忆,是地方发展变化的真实“手稿”。永嘉镇柳树村一位普通农民**,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县农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让我们跟随这些“记忆”,去回顾、总结、思考、展望…… 新生:土地从“大锅饭”走向包产到户   提起60年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做梦都想不到会发展得这么快。   新中国成立前,我县农村满目疮痍,全靠镰刀、犁耙等落后生产农具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那些年,农民是靠天吃饭,遇到暴雨、干旱等恶劣天气,农民的收成所剩无几,生活条件很差,

2、因此很多农民都吃不饱饭。”**回忆说。   就在**还为吃饭发愁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吹来了改革之风,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深入,从而拉开了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序幕,我县也全部实行了以户营为主的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同时,县里还对每家农户发放了《土地管理使用证》,农业税和集体税定到了农户,也革除了长期在分配上“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端,这样的体制也给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清楚地记得,1982年7月麦子刚收完,村里的地紧接着分到了自己家。他得到了3亩地经营权。一年下来,除去交完的公粮,剩余的粮食还装了十多个编织袋,两年都吃不完。   

3、“包产到户”也使我县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与**家第一次品尝到种粮喜悦的同时,我县的粮食产量一年一个大台阶,连创新高,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了77380公斤,比1978年以前增长了45%,而且粮食总产值达到25381万元。 探索:农民从“饥饿”走向“温饱”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杂交水稻的推行,农民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也积极响应,选用良种,每年粮食产量都不断增加。交足国家的,余下的全屯集起来,三四年间,他家存了近1万斤粮。说起改革开放后家里生活的变化,他形象地将其称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改革开放初期,在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告别了饥饿时,许多农民虽然

4、家里粮万斤,但钱袋却空空。从90年代起,我县开始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引导农业由传统型向市场化迈进。特别是在90年代初,县里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根据我县的实际条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逐步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   **清楚地记得,1978年春节,家里杀了一头肥猪总共87斤,自食一半,卖了一半,过了个好年。但到1992年,他家养的两头年猪共300多公斤。   随着粮食生产的自给有余,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吃饭问题,人民的生活逐步向温饱转变。产业调整步伐逐步增大,也使广大农民不再将“以粮为纲”的

5、思想居于主导地位,而开始逐步探索其他路子增收致富。 改革: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2002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从2003年起,中央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我县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肖显农民记忆,是地方发展变化的真实“手稿”。永嘉镇柳树村一位普通农民**,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县农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让我们跟随这些“记忆”,去回顾、总结、思考、展望…… 新生:土地从“大锅饭”走向包产到户   提起60年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做梦都想不到会发展得这么快。   新中国成立前,我县农村

6、满目疮痍,全靠镰刀、犁耙等落后生产农具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那些年,农民是靠天吃饭,遇到暴雨、干旱等恶劣天气,农民的收成所剩无几,生活条件很差,因此很多农民都吃不饱饭。”**回忆说。   就在**还为吃饭发愁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吹来了改革之风,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深入,从而拉开了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序幕,我县也全部实行了以户营为主的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同时,县里还对每家农户发放了《土地管理使用证》,农业税和集体税定到了农户,也革除了长期在分配上“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端,这样的体制也给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

7、*清楚地记得,1982年7月麦子刚收完,村里的地紧接着分到了自己家。他得到了3亩地经营权。一年下来,除去交完的公粮,剩余的粮食还装了十多个编织袋,两年都吃不完。   “包产到户”也使我县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与**家第一次品尝到种粮喜悦的同时,我县的粮食产量一年一个大台阶,连创新高,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了77380公斤,比1978年以前增长了45%,而且粮食总产值达到25381万元。 探索:农民从“饥饿”走向“温饱”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杂交水稻的推行,农民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