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

ID:6936498

大小:31.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31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_第1页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_第2页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_第3页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_第4页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 毛安中学吴金泉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的显著加强、更多惠及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体。我是一名从教近二十年的乡村教师,十多年的读书经历和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县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的洪流中教育公平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城乡差别的缩小,更是我县教育公平化进程中的一大亮点。   一、城乡学生的入学率、就读率差距大

2、大缩小。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 毛安中学吴金泉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的显著加强、更多惠及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体。我是一名从教近二十年的乡村教师,十多年的读书经历和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县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的洪流中教育公平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城乡差别的缩小,更是我县教育公平化进程中的一大亮点。   一、城乡学生的入学率、就

3、读率差距大大缩小。   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因。一类是发展性原因。历史形成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另一类则是制度性原因,城市中心、等级化的公办学校制度等不合理的安排和公共政策,加剧了客观存在的教育不公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这个地方经济比较落后。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我们学校每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班只有几个学生,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生读书的极少。我们这里农村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很低,不到百分之三十。但是,城里中小学生入学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种现象在普九阶段大大缩小。

4、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巩固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XX年进一步扩大到99%。我国已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数以亿计初中毕业的劳动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在基础教育其他领域,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我县农村中小学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春风吹拂下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

5、革在我县的逐步深入。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对教育认识的深刻改变,使广大农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科学文化教育。我们农村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就读率空前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责任。XX年,我县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中部分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这成为我县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消除了农村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城乡学生入学率、就读率的差别在我县基本消除。   二、政府资金的大力投入、办学途径的拓宽,大大缩小了城乡学

6、生读书的环境差距。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部署,教育投入体制逐渐完善,政府责任更加明确。在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基础上,非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为主、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制度不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面显著扩大,每年大量学生获得不同形式的国家资助。在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县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政府资金的大力投入,一些破旧的教室校舍被拆除,一栋栋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近年来,县政府对全县中小

7、学重新进行了布局,通过拆校并校的途径,整合学校资源,优化校园环境。还投入大量资金,改进教学设施,许多农村学校实验室、电教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校园绿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也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城乡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差别大大缩小。另外,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县在政府

8、财力不够的情况下,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办学,在我县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努力下,皖江职校,宏艺职校应运而生。大闸民中、文凯中学等民办中学也相继诞生。这解决了农村中学学校短缺的难题,提高了农村孩子高中的入学率,使高中学校班额过大的压力得到改善。使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自由的选择学校进一步深造,农村初中毕业生没有书读的现象基本消除。   三、农村师资的大力建设和城乡师资的合理调配,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县城,一度成为城乡“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