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

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

ID:6928326

大小:36.2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31

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_第1页
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_第2页
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_第3页
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_第4页
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镇城区治安防控对策初探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和确保社会治安稳定的基本要求,是XX年公安部提出的“三基”工程建设年的重要内容。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纵深发展,城区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处于动态环境之中。镇域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辖11个村8个社区,总人口7.8万,县经济工业园XX湾新技术开发区座落我镇县、镇企业500多家,流动人口至少2万,各种矛盾的相对集中点,每年所发刑事案件占全县总量的90%以上,面临的治安和维稳压力大,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公安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大市场、大流动、大开放的动态环境,如何加强城

2、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为经济建设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成为当前改革和加强公安工作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值得研究。 一、我县城区的治安现状与特点   随着我县“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加速和外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必将导致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变革的加快,城镇因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将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治安案件总量已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伴一定的发案规律及特点。   发案呈分散趋势,随机性大。案件多集中在城区居民住宅区、街道广场

3、、商业场所、城乡结合部等地。这些地方频发的原因在于地域巡防力量相对薄弱,人流量大,外来人口多,群众安全意识相对淡薄,邻里守望的意识不强,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违法分子可轻易锁定不设防的侵害目标。一旦作案成功,就在纵横交错的街巷里弄和茫茫人海中自由逃窜,迅速逃离现场,而公安民警往往在接到报案后赶赴现场,案犯却早已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逃之夭夭。   侵害以易携带财物为主,呈多样化趋势。犯罪行为的侵害目标广泛,多以现金、家用电器、金银首饰、交通、通讯工具等为主,且以价值含量高、携带转移方便、容易转化成现金的物品为首选。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案

4、件呈多样化趋势,突出的有盗窃工业原材料、城乡通讯电缆设施等,且案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城镇的机动车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而社会对机动车管理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群众防盗意识薄弱,将机动车随意停放,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致使盗窃机动车犯罪出现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   发案时空的全方位性和相对集中性。不同地区的人员已形成自己的一套作案手法,专业性和地区性很强。如侵财性案件的作案时间大多集中在上午8时至11时、下午2时至4时、凌晨1时至5时等居民家中无人或夜深人静居民睡熟之时,以爬窗、爬落水管、撬防盗门窗、插

5、片入门等手段入室盗窃,且一些不法分子形成了团伙,以游击战的方式,形成偷盗、转运、销赃一条龙作案渠道,大肆流窜作案。   作案人员本地化、外来化和年轻化交错。从近年来我镇治安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来看,本地人员占打击处理总数的70%,且存在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联合交错作案,作案人员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在所有侵财性案件中,作案人员年龄在14岁至36岁的占打击处理总数的75%。从作案人员的地域分布和成员组成来看,打破了原有作案人员单一集中团伙型的格局,发展到了多籍贯、松散型团伙。   侵财性案件占据刑事治安案件的重中之重。从全国的治安形势看,侵财性违法

6、犯罪活动在刑事案件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导致刑事案件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我国刑事犯罪的基本特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211.5万起,其中侵财犯罪案件181.1万起,侵财犯罪占全部案件的85.6%。我镇也不例外,侵财性案件亦是拉动刑事发案的主要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5%以上,而城区更是案件高发区域。可以说,遏制全县刑事案件的发案势头,关键还是要控制城区侵财性案件的发案率。   二、制约我县城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难点分析   虽然公安派出所围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各警种的合成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7、城区已初步形成了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控机制,但仍存在不少影响和制约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的治安形势,城区治安防控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   城区治安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违法犯罪活动仍呈高发态势,侵财性犯罪面广量大、居高不下,且犯罪分子在街面作案突发性强,取证难度大。   治安防控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实战要求。在防控体系建设中,一直以来公安机关往往重视片面措施忽视系统研究,重视防范投入忽视防范产出,重视人海战术忽视科技应用。动态巡逻人员和岗亭哨卡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对特种行业的查控运作不够规范,警力投放不科学,巡逻方式不灵活等。

8、  主体角色偏失,治安防控薄弱。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主力军,但无法承担全部的防范工作,防范责任必须由全社会共同承担。但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公安机关成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