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20841
大小:34.5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30
《中国低碳经济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低碳经济的选择 摘要: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使得全球各国不得不将眼光投向新的技术革命,以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低碳经济,作为高效率、高能效、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发展形式的代名词正日益吸引着人类的眼球。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相关内容的简单介绍,以说明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CDM;碳排放权交易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日俱增的物质文化需求与人类的生产能力和自然资源存量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人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革命虽然提高了
2、人类生产的规模和效率,但是也带来了工业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等不利因素。 人类利用各种碳基能源,不但维持了人类的正常生活,还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人类对周边环境的进一步认识。正是这些认识,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地球升温了。人类在使用碳基能源时排出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已经超过了周边环境的自我循环和进化的能力,自然界的碳循环平衡被打破了。全球普遍升温的趋势开始不断加速。 人类对碳基能源的大量使用还直接地导致了碳基能源濒临枯竭的后果,各种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也印证了资源的日益稀缺。
3、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濒临枯竭的新型的绿色的经济发展形式,它是指尽可能少地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体,其核心内容就是节能减排。节能一方面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两个方面都是为了达到减排的目的。低碳经济的目标就是力求在生产方面,达到高效率的生产和资源使用效率,并更多地使用新能源,在消费方面,使用更多的节能减排的生活设施和产品。归根结底,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
4、率、高能效、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把他们的视线放在了“低碳经济”之上。人类从此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 二、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开始了激烈的低碳竞争。 XX年2月,奥巴马宣布实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开发新能源为其核心,在该领域的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并制定了在XX年前,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一番等目标。同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XX年美国清洁能源
5、与安全法案》,这项法案也将斥巨资投向新能源领域。 XX年12月,欧盟通过了能源气候一揽子政策,政策中要求2020年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能效提高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20%。XX年3月,欧盟宣布在XX年前在绿色经济建设方面投入1050亿欧元。 XX年4月,日本投资1.6万亿日元用于发展低碳经济,其目标是到2020年太阳能利用达世界第一,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日本还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倡导在低碳排放和气候安定的条件下要建设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韩国将
6、在2030年前投资1030亿美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其目标是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 XX年12月,印度通过了新的能源安全政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我国一方面在能源和资源方面大量地消耗,另一方面又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们逐渐意识到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指出,谁先发展了低碳经济,谁就可能拥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此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政府已经一步一步地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形式。
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到“十一五”期末,万元国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节能比率为4.4%。 “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要求到XX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XX年减少10%。 XX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XX年减少40%-50%。 XX年10月10日开始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要求,到XX年底,全国新建建筑物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8、。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也在XX年3月公布,对采购新能源汽车实行了优惠政策。该计划要求,到XX年,全国将出现50万辆新能源车。 政府还倡导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且推进核电建设,相关文件中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5%左右。 三、构建碳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低碳经济的日益发展,与之配套的相关的经济和政治构架也日渐壮大。高盛集团董事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