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ID:6919780

大小:38.3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30

[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_第1页
[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_第2页
[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_第3页
[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_第4页
[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访谈]杨淳:建立有长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杨淳,1955年7月出生,河北丰润人。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工结构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6月至1998年,在长江科学院水工所先后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所长。1985年1月至1986年1月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任长江科学院院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2000年12月至2002年4月,任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2002年5月至XX年8月,任长江委副总工程师。XX年8月至今任长江科学院院长。湖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水工水利学研究方面

2、,作为课题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与了三峡、南水北调中线、隔河岩、水布垭、江垭等10多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枢纽布置、消能防冲、通航、施工截流和建筑物水利学研究。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面,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和河控工程设计及10多个水利工程设计工作。   在科研管理方面,作为水工专业所负责人和长江科学院技术负责人,在三峡、南水北调、水布垭、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等数十个工程项目中,负责科研管理或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在水行政技术管理方面,负责或参与了长江防汛、河道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和长江委信息化管理工作。   -----

3、---------------------------------------------------- 特约记者李真刘小康   回忆采访长江科学院院长杨淳的情景是一件愉快的事儿,有一种精神大餐的感觉。杨淳很健谈,语速极快。在录音整理时我们发现,他的正常语速在每分钟140字到180字,而有时可能会达到200多字。我们知道正常的播音语速是200字,当然播音员是照稿念。语言学家认为,人的语速反映人的思维速度。由此可见杨淳的思维速度。   从小在XX长大的杨淳15岁离开XX后再也没在XX住过。如今51岁的他,薄薄的嘴唇却依然将XX话每一个字都吐得字正腔圆。   当我们带

4、着采访提纲来到杨淳办公室时,他笑着说,他最怕这种“命题作文”。在我们2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杨淳流露的很多想法与看问题的角度令我们耳目一新。 尽你的职责,在职业之外寻找乐趣   51岁对于很多职场上的人,已经接近准退休状态,特别是有过蹉跎岁月的“过来人”,易在脸上看到暮气或产生看破红尘的想法。面对我们一堆有关人生经历与情趣爱好的提问,杨淳完全用他自己的理念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理念课。   “什么叫职业化,在一个发达社会,一个逐渐完善健全的社会中,社会的成年人只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叫做控制社会的人,第三种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中间一大块国外叫中产阶级,实际上就是职业人。

5、一个发达国家职业人应该占80%。中国这一块人数正在增加。对于我来讲,我把自己定位为职业人。   “当然成功的职业人有三种标志。第一种人是一生中只做你最喜欢的事儿,你还从中能创造财富。这是职业化的最高境界。第二种人是尽你的职责,并从中发现乐趣。它跟第一种人的差别在于,他的职业是社会对他作的选择,而不一定是他自己乐意的。我属于第三种,尽你的职责,在职业之外寻找乐趣。你们的很多问题我都解决了。为什么我喜欢收藏,这是职业之外的事儿,我有乐趣。不成功的职业人咱们不谈,最糟糕的职业人是尽你的职责,你却发现没有乐趣。   “我理解的人生幸福是两种平衡。第一,人与社会之间的地位平

6、衡。职业人为社会作贡献,社会给你各方面生存的回报。第二,内心世界的心理平衡。做到这两种平衡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十年前我是个职业工程师,十年后我是个职业管理者,是个职业的水利科技管理者。我履行我的职责,我会在职业之外寻找我自身的心理平衡和快乐。两条都做到了,我觉得我幸福了。”   杨淳说这样的幸福观是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回国后确定的。 说起杨淳的经历,好像有点“苦大仇深”。   家住XX虎坊路的杨淳中学没毕业就随父母下放到了宁夏五七干校。因为担心喜欢打架的杨淳惹事,父母让初中没毕业的杨淳到青铜峡水库放了一个冬天的羊,还不到15岁的杨淳每天一个人要把400多只羊放

7、出去。在寒冷的冬天,放羊的杨淳看到了长城故道,历史的沧桑、生活的艰苦和凄凉使他有了深刻感受。16岁,到乌江渡水电站当工人,做了6年的架子工,很苦。参加工作第一周就看到工伤死亡,参加工作第一天就被师傅叫去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那时算是真正开始初步了解生活的艰苦、社会的动荡和职场的残酷。因为干得还不错,1977年春节前,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杨淳被推荐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刚上大学,第一次测试初等数学,有人说杨淳连初中都没毕业肯定考不了。结果他考了满分。那几年,自学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并逐渐使他养成了自学的习惯。   杨淳庆幸自己到长江科学院遇到好时机,时间不长就做了很多

8、大的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