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83470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9
《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探讨摘要:在概述雨水回收与利用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南沙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进行探讨。关键词:雨水回收南沙雨水回收设计系统前言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更新理念,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回收利用。采用必要的雨水回收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是相当有益的。在场地设计中,一方面考虑雨水回渗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通过场地内的竖向设计,收集部分雨水,作为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的补充。利用雨水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洪、营造地表水文景观、改善小区周边环境,也有利于增强居民爱水和节水意识,而且还可以改善市内的局部热岛效应。这样可以使经济
2、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目的,保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1从雨水回收利用的现状看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城市原先的水文循环路径发生改变,给城市水生态带来一系列影响,改变了原有城市水体自然循环路径,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出1℃~3℃,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局部天气异常,并且这一现象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地下水入渗量的减少,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汛期一遇暴雨就积水成灾,影响城市生活,堵塞交
3、通,甚至淹没设施,经济损失巨大。同时,雨洪的肆虐,污水泛滥,加大了城市治污难度,环境恶化。因此,我们急需在城市建立蓄、滞、排相结合的排涝及雨水利用体系。2南沙某建筑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2.1设计范围1)初期雨水的弃流装置、雨水储水模块;2)回用系统的取水井、水泵坑、水泵及附件、控制箱;3)初期弃流井与雨水模块之间的雨水管道连接,包括:初期雨水弃流管出弃流井1.5米、弃流井与雨水模块之间的构筑物和管道、雨水模块的溢流管道出模块1.5米,回用管道出泵坑1.5米;2.2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简介1)本项目室外设置两套雨水管道,一套为雨水收集回用管道,一套为雨水收集排放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
4、,排向室外雨水收集回用管道,经室外初期雨水弃流井完成初期雨水弃流后,进入雨水收集模块池储存并回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弃流的初期雨水、超过雨水收集系统能力的溢流雨水均由室外雨水收集排放管道收集;雨水收集排放管道收集的雨水,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本项目收集屋面的雨水,汇水面积约4300m2/;2)雨水收集利用工艺原则上力求简单,一方面雨水水质比较洁净,另一方面是降雨意性大,回收水源不稳定,处理设施经常闲置。3)进入收集利用系统的雨水水质以实测资料为准,屋面雨水经初期弃流后的水质,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如下经验值:codcr:70~100mg/l;ss:20~40mg/l;色度:10~40度;2.3初
5、期雨水弃流集水面的径流雨水经常表现出初期冲刷效应,初期径流雨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水质混浊,随着降雨的持续,一旦冲刷效应完成,径流雨水的水质将明显提高。对于收集利用系统,在雨水收集时弃流掉初期污染严重的径流雨水,便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担,节约投资,减少运行费用。对于收集排放系统,弃流初期雨水可消除面源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危害。1)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cod、ss、色度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地面弃流可采用3~5mm径流厚度;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初期弃流装置要求:智能流量计具有累计流量计量、信号转换和远传功能,并能在设定的复
6、位时间打开电动阀,使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复位。弃流构筑物由干室和湿室组成,弃流装置安装在设于干室;3)道路、广场采用渗排一体的雨水口完成雨水初期弃流,渗排一体的雨水口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材质,雨水口内配成品截污框。雨水口颜色与绿地相符。承压荷载≥15kn;2.4雨水储存1)储存回用规模: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弃流流量。参照周边城市(深圳)规定,雨水收集利用量采用50mm的设计日降雨量;集水面设计日雨水收集利用量为200m3/;2)储存方式本项目采用装配式pp雨水模块做雨水收集池,雨水模块材质为聚丙烯塑料,模块外部包裹防渗不透水土工
7、布保水。雨水模块储水相对钢筋混凝土水池,更便于安装,施工周期大大缩短,pp储水模块还可回收使用;3)单组模块规格参数:尺寸:400x1000x450(高);孔隙率:95%;承载量:标准模块:27.5t/m2/,加强型模块:37.5t/m2/;建议最小覆盖量:标准模块:0.4m,加强型模块:0.4m;建议最大覆盖量:标准模块:1.2m,加强型模块:1.8m总体最大深度:标准模块:2.4m;加强型模块:3.0m;模块的最大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