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73973
大小:140.64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8-01-29
《《教育学》经典复习总结(教师证-教师招聘考试必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1)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2)狭义:指学校教育(3)更狭义:德育2.个体的角度定义: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兼顾社会与个体: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概念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教育的属性81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学习者)、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二、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基本功能(2)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派生功能、扩展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1)正向功能、(2)反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方式:(1)显性功能、(2)隐性功能教育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宗教。朱熹。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
3、)沛西·能。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3.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苏联教育学家提出。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起源四、教育的发展历史81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一、原始社会特征1.学校教
4、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1)奴隶社会特征教1.与奴隶社会相比,规模逐渐扩大,类型逐渐增多,内容日益丰富,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封建社会特征育二、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的历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2)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而为一,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3)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
5、,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4)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5)刻板性:教育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6)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史(3)古代东西方共同特征发展特征(1)学校萌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2)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显著特征“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善,有“国学”、“乡学”之分。“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
6、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儒墨两家影响最大。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虽由齐国提供教学活动经费,但它基本上是私学,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4)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并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为标准选拔官吏。太学,是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其发展起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
7、“文翁兴学”。(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设置专门的学校;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6)隋唐时期的教育:隋唐时期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7)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宋代产生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的发展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
8、、乐、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标志封建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