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

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

ID:6873931

大小:53.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1-29

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1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2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3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4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二次联考试题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时,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

2、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豫让曾臣事智伯,智伯死后他决意为其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未果,被赵放了,豫让将自己毁容弄哑,企图再次刺杀。朋友问:你要报仇,何苦用这种方法,尽可以假装臣服于赵乘机行刺。豫让答:我不能为人臣怀二心。第二次要刺杀赵时被抓住,赵问:你曾是范氏、中行氏的人,他们都被智伯杀死,你为什么只是忠于智伯?豫让答:他们是以奴仆待我,而智伯却是以国士待我,是有知遇之恩,我亦要以国士的品级回报。豫让“请赵之衣而击之”2016全新精品

3、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6/26精品文档后伏剑自杀。豫让的忠诚有着人性、尊严、情感的美学内容,他的复仇也像是一个艺术仪式,只是这种艺术行为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不可能客观地保存下来。。许多民间的习俗也是艺术化的。我曾目睹过一场葬礼。村子中最壮的十六个男子,先是喝酒,然后大喝一声“起杠”,拾起厚重无比的棺材出发了。在后面跟随的,第一批是家中的男眷,他们用三寸的棍子拄地,弓着腰,发出低沉的呜咽的声音;接下来一批是家中的女眷,她们身披重孝以高音的啼泣诉说着。艺术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多年

4、以来,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不断地翻新,让我联想起礼乐中的“乐”。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也见到了相似的葬礼。这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同样依附于时间之上,随波逐流。中国的诗词仿佛对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人们用“水”这个字眼的时候,正是在想象那些附在“水”上一去不返的东西,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在乎把一一些东西留下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载在时间上,总在流逝,一旦欣赏之后享受之后,就只能撒手放开,随它去了。我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艺术是把不存在的变为存在。中国人却是将有变成无,这大概是我们与他所不同的地方。

5、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随之变得像行为艺术。(摘编自王安忆《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6/26精品文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是行为艺术,它有一个特征,主客体往往可以合而为一。B.土为知己者死,豫让对智伯的忠诚体现了人性、尊严等美学内容。c.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俗中,扎根民间,深入人心,久传不变。D.因为对水有特别的情感,国人视一切都载在时间上的,总在流逝。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

6、用天坛、地坛巨大的青铜器及孔子周游列国印证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的认识。B.文章引用豫让复仇的故事,阐述了中国文化很像行为艺术,并指出这种艺术行为不能客观保存。c.文章提及自己目睹的一场葬礼以及莫言《红高梁》中的葬礼意在说明民间的河俗都是艺术化的。D.对于中国文化,文章从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深化了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孔子知道他的周游列国像表演,就不会去一国接一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

7、6/26精品文档B.如果豫让不讲究复仇方式和遵守为人臣不怀二心的道义,他的复仇就可能成功。c.以民间习俗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是能够依附于时间之上的。D.中国人将有变成无,与文中所提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的观点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左手神医北乔在江苏东台三仓乡,朱庆树的名头很大,人称“左手神医”。朱庆树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这以后他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维持生活。十六岁的时候,村里来一位道人。在桥头,道人遇上朱庆树,没说上几句话,朱庆树就跟

8、道人离开村子。他什么也没带,他也没什么可带的。九年后,在村里人把朱庆树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回来了。一身粗布长袍,一个大药箱,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村里的接生婆一年前生了病,是种怪病,能吃能喝,就是人一天天地消瘦。朱庆树到村子里时,接生婆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就像树干挂个皮囊似的。朱庆树用他的左手替接生婆把脉后,开了个药方。接生婆吃了十副药,居然好了,又忙着为人们接生去了。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