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52734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8
《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六版,2005年)。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物梗塞,不寐等。以情志内伤为主要因素,病机发展以气郁为先,进而变生它郁。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F32抑郁发作(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
2、准的轻躁狂或躁狂症状。(3)须除外的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F32.0轻度抑郁发作A.符合F32抑郁发作一般标准。B.至少具有下述三条症状中的二条:(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C.附加下述症状,共计至少四项:(1)自信心丧失或自卑;(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恰当的罪恶感;(3)反复出现死的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4)主诉或有证
3、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观证据均可);(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F32.1中度抑郁发作A.符合F32抑郁发作一般标准。B.至少具有F32.0B中三个症状中的二条。C.F32.0C中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个症状。(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2.肝郁气滞证:精神抑郁,胸胁
4、作胀或脘痞,面色晦暗,嗳气频作,善便太息,夜寐不安,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3.心脾两虚证:善思多虑不解,胸闷心悸,神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易自汗,纳谷不化,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4.肾虚肝郁证:情绪低落,烦躁兼兴趣索然,神思不聚,善忘,忧愁善感,胁肋胀痛,时有太息,腰酸背痛,性欲低下,脉沉细弱或沉弦。5.肝胆湿热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多梦,耳中轰鸣,头晕头胀,腹胀,口苦,咽有异物感,恶心,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二、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
5、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柴胡、当归、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2.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和胃,理气解郁。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香附、枳壳、当归、陈皮、绿萼梅、百合、合欢花、徐长卿、佛手、川芎、甘草。3.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推荐方药:归脾汤。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远志、郁金、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甘草。4.肾虚肝郁证治法:益肾调气,解郁安神。推荐方药:颐脑解郁方化裁。北刺五加、五味子、郁金、合欢皮、柴胡、栀子、白芍、甘草。5.肝胆湿热证治法:清肝利
6、胆,宁心安神。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川木通、泽泻、当归、生地、柴胡、甘草、车前子(包煎)、珍珠母(先煎)、龙齿(先煎)。(二)辨证选择中成药逍遥丸、逍遥颗粒、解郁丸、舒肝解郁胶囊、乌灵胶囊等。(三)针灸治疗1.体针(1)肝郁脾虚证治则: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穴:期门、太冲、丰隆、脾俞、足三里、天突。随证配穴:胸胁痞闷者,加内关。腹胀、便溏者,加上巨虚、天枢。操作:针用补泻兼施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2)肝郁气滞证治则: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穴和督脉穴为主。取穴
7、: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太冲、大陵、肝俞,太冲、期门。操作:针刺用泻法,肝俞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3)心脾两虚证治则: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取穴:神门、心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中脘、章门。随证配穴:兼郁闷不舒者,加内关、太冲。操作:针用补法,加灸心俞、脾俞、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4)肾虚肝郁证治则: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穴和任脉穴为主。取穴:太冲、期门、内关、膻中、关元、肾俞。随证配穴:偏阳虚者,加志室、命门以温肾助阳,引火归
8、元。偏阴虚者,加三阴交、太溪以滋补肾阴,培精固本。腰膝痠软者,加腰阳关。操作:针用补泻兼施法,偏阳虚者加灸志室、命门。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5)肝胆湿热证治则: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穴:行间、侠溪、三阴交、中极。随证配穴:阴囊潮湿者,加阴陵泉。小腹灼热者,加曲泉。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