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ID:6851383

大小:317.15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8-01-28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1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2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3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4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5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6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7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8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9页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湘五上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1课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

2、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

3、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81湘五上科学教案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

4、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呼气——→胸廓腹部缩小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三)、制作活动1.学生按教材P6步骤进行制作(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学生讨论分析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

5、我们人的什么?气球呢?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三、课堂总结;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四、课外延伸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81湘五上科学教案[板书设计]:我们在呼吸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呼气——→胸廓腹

6、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第2课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7、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教学过程]:一、资料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2)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P5普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学生阅读,汇报,小结(3)谈话: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