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40430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7
《《敬告青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敬告青年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2.通过阅读,理清本文的论述脉络,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3.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解文章的六大观点。二、学习要点适应本文半文半白的文风,正确理解文意;结合历史,体会文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三、作者生平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
2、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
3、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
4、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
5、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曾在抗战期间拒绝出任伪职,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四、作者思想51、政治思想: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主义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5年创办和主编《新青年》杂志,宣传科学民主思想
6、,激烈地批判封建主义,首举打倒奴隶道德和破除偶像崇拜的义旗。他认为“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屑,固不得去此而取彼”(1918年《新青年》5卷4号)。2、文学思想:提倡文艺改良,主张写实主义,反对无病呻吟,强调文学的经世致用他把“文学革命”看作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紧接着陈独秀进一步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
7、的社会文学。”(《文学革命论》)所谓“三大主义”,从创作方法的角度讲又集中在提倡写实主义。这又是陈独秀的一贯主张。他认为中国的文学有一短处就是:“尚主观的‘无病而呻吟’的多,知客观的‘刻画人情’的少。”(《<儒林外史>新叙》)他推崇《儒林外史》、《红楼梦》、《水浒》、《金瓶梅》等,认为不应把《西游记》同以上诸书相提并论,因为它不是写实主义的,对社会改革无用。他说:“西洋近代文学,喜以剧本、小说实写当时之社会,古典实无所用之。实写社会,即近代文学家之大理想大本领。实写以外,别无所谓理想,别无所谓有物也。”(《答陈丹崖》)陈独秀提出“文
8、学革命”,一方面坚决地支持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并且比胡适来得更彻底、更激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一班先进人物,群起响应,很快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文学革命运动,并使这一运动扩大到戏剧界和美术界。陈独秀一向重视戏曲的教育作用,早在1904年,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