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39748
大小:398.50 KB
页数:116页
时间:2018-01-27
《金融理论考试重点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前 言一、课程性质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全国自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和运用金融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构成 金融理论与实务包括十四章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金融基本范畴,包括第一章~第四章。 第二部分:微观金融运作,包括第五章~第十一章。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调控,包括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三、课程重点 第一部分金融基本范畴的内容中重点掌握货币、信用、利率、汇率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考题中可以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来考查我们。
2、第二部分微观金融运作部分的内容中重点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基本运作以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这部分内容在考题中可以以多种类型题来考查我们。 第三部分宏观金融调控部分的内容中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把握教材 教材是关键,因为做再多的题也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个熟悉的过程,先将教材熟悉好了再做题,一是节省时间,二是做题顺。 2.做练习题 以真题为主,题不在多,而在精,做一个题有一个题的收获才是目的,做对了这个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把握好了,那么在以后的复习
3、中可以跳过这个知识点。做错了这个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理解好,或者是记的时候记混了,没关系,拿出来再记一遍,记的时候可以拿着笔,一边记一边写,写的时候也不要全写,只要把关键的字写下来就好。 3.学会总结 有些知识点,如果你第一次做题做错了,你可以改正,如果你第二次又做错了,你就得重视了,看看为什么老出错,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列个备忘录。等上考场的时候,估计你的备忘录也该有几十条内容了,这些是你容易犯错的地方,看一遍再进考场。 五、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试卷结构分析 试题结构分析 1.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
4、2.多项选择题:5题,10分 3.名词解释题:5题,15分 4.计算题:2题,12分 5.简答题:5题,30分 6.论述题:1题,13分 根据对最近三年试题的概括分析: 容易的占30分左右 较容易的占20分左右 较难的占30分左右 难的占20分左右第一部分 金融基本范畴第一章 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起源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5、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4.货币形式阶段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从宏观上来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历程。其中商品货币又包括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种类型,信用货币又包括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这里考试时容易设置多项选择题。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计价单位) 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 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三、支付手段 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
6、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借贷、上缴税款、发放工资,收取租金等活动中,货币发挥的也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四、贮藏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五、世界货币 当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上述四个职能时,就在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在考试题中容易设置名词解释题)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二、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在考试题中容易设置简答题)
7、 1.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在考试题中容易设置简答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
8、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