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34770
大小:64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27
《百乐克工艺设计与运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111111民经济的普遍高涨以及各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刘再兴等编:《生产力布局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在这种生产布局原则下,一般遵循如下五项原则:第一,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地布局生产力;第二,把地区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结合起来;第三,工业尽可能接近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地;第四,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第五,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战略防御能力和国防的巩固。很明显,这五条原则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平衡布局,我国5、60年代经济建设大规模向内地推进,提出各地要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正是
2、这种指导思想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在平衡布局理论指导下,我国把全国经济分为华北、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六大区域。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由于与前苏联关系的恶化以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从战备的角度考虑,把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又依据各大军区,将全国划分为西南、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华南、闽赣、山东、新疆十大片。但传统的生产力布局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一,它强调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国家,排除各种经济主体的存在以及它们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第二,传统生产力布局理
3、论视国家指令性计划为实现生产力布局的机制,尤其是国家预算,它决定项目的布局区位、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地区产业结构以及各种比例关系,完全抛弃了市场机制及其配置资源的巨大作用。第三,传统生产力布局理论所强调的原则,严格来讲是非经济性原则,它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政治问题,资源配置效率常居次要地位。第四,尽管提出专业化与分工问题,但我国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分工基本上是垂直分工,中西部地区为原料和燃料生产地,东部为制造业基地,正因为这种垂直分工,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为东部地区带来大量的财富而中西部地区获得的财富很少或没有,
4、加大了区际差异。第五,忽略了地方政府在发展地区经济中的作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能执行中央的指令。2、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阶段11改革开放后,我国把过去以内地为建设重点、过分强调平衡布局的政策,调整为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并在政策上给予大量的优惠条件。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带来了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基
5、本框架。⑴我国生产力布局总体框架的提出在80年代初,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主要讨论了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总的框架,先后提出了字形生产布局、字形生产布局、弓箭形生产布局,并提出了生产布局的一、二、三级轴线和国土重点整治地区。在8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学界还探讨了经济区划问题,这种经济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它是地域组织形式和区域政策的一部分。根据发挥地区优势、地域合理分工、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等思路,学术界广泛讨论了我国经济区划的划分原则、划分方案等,提出了三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等,不过至今还没
6、有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划方案。城市化研究成了这个期间区域经济学另一个主要的研究内容,它主要涉及我国城市化道路、农村人口转移、地区二元结构、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等诸多方面。学界所提出的“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成了1984年制定的我国城市建设方针的指导思想。⑵梯度理论、三大地带发展战略的讨论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对梯度理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争论,有些学者主张梯度推进、循序西移,有些学者提出了跳跃式推进与反梯度理论,也有的学者提出了立足东部、突破中部、循序西移的主张。不管
7、是何种提法,总体的趋向是承认梯度理论,主张立足东部,循序西移。该期间,学术界还讨论了我国大范围的地域划分问题,主要目的是从变化了的现实出发,改革沿海与内地的两分法,重新确定地域关系的基本格局,为地域开发与生产力推移提供基础依据。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问题。与此同时,配合全国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学术界对地区发展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出发点是从政府行为角度,对地区发展条件、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地区经济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判定与规划。⑶不平衡发展理论、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讨论在80年
8、代初,从注重效率、超越与跳跃式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它资源,因而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只能有选择性地在一些部门或区域进行投资,其它部门或地区可以通过该部门或地区经济增长带来的外部经济而逐步得到发展。这种相对宽泛的倾斜式发展战略,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以沿海为重点的倾斜式发展战略,并配合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