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3454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7
《黏膜免疫系统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黏膜免疫系统研究进展摘要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immunesystem,MIS)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及一些外分泌腺体(唾液腺、泪腺、乳腺)处的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该系统在体内覆盖范围很广.是机体整个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又是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免疫体系,它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黏膜表面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有害病原体等)直接接触,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1]。本文简述了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就黏膜免疫的体液、细胞调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关键字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调节体液调节细胞调节前言自20世
2、纪60年代黏膜免疫概念产生以来,黏膜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相对独立的免疫系统,就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动物机体黏膜组织是机体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的场所。肠黏膜与肠腔内大量细菌及毒素广泛接触,是机体最重要的屏障,也是机体受威胁最大的部位,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于黏膜或从黏膜入侵。为了预防局部黏膜疾病的发生,黏膜组织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黏膜免疫系统,构成动物有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通过黏膜免疫后,黏膜局部的抗体比血清抗体出现的早,效价高,且维持的时间长。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immunesystem,MIS)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及一些外分泌腺
3、体处的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黏膜免疫系统由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支气管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ALT)、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ALT)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UALT)四部分构成,它们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形成生物体防御外界病原物入侵的首道屏障。1.黏膜免疫的重要性黏膜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表面。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彼此之间紧密排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与皮肤一起将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使机体免受外界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扰。例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ut—associatedlymph
4、oidtissue,GALT)。根据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将GALT分类为两大部分.即有结构的组织黏膜滤泡和广泛地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的弥漫淋巴组织。黏膜滤泡是免疫应答的传人淋巴区.又称诱导区,抗原由此进入GALT,被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处理和呈递给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免疫应答;而弥漫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传出淋巴区,又称效应区。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通过归巢机制迁移至弥漫淋巴组织,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此发挥生物学功能[2]。并且正常的肠道黏膜既可吸收生理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及分子,又同时对肠腔有害大分子及微生物进行屏蔽,而肠道发挥其生理功能及维持其微环境平衡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肠黏膜屏障。黏膜膜
5、屏障由肠上皮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及化学屏障等组成,这四个功能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有序的屏障网络。其中肠上皮屏障由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连接等构成,能有效阻止细菌穿透粘膜进入深部组织,肠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及正常的再生能力是肠道黏膜屏障的结构基础。肠免疫屏障则是区别于系统性免疫的功能发达的局部黏膜免疫,由肠相关淋巴组织,Peyer’S结和各种弥散的免疫细胞及其产物组成。而生物及化学屏障则分别指肠道正常微生物平衡和肠黏膜表面粘液中的各种糖脂、糖蛋白、溶菌酶等保护因子[3]。因此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另外,黏膜上皮细胞及其相关的
6、分泌腺(如唾液腺等)可以分泌各种粘蛋白、杀菌蛋白等杀菌物质,辅助消灭病原体,与黏膜本身的物理屏障一同筑起一道“围墙”,构成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此外,黏膜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它们是黏膜免疫系统中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士兵”,这些“士兵”广泛分布于黏膜下,或迁移游走,形成“哨兵”,或聚集成簇,形成火力较集中的“碉堡”,共同参与构建了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即构成了机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通过黏膜途径免疫接种的抗原不仅可以在免疫局部及其临近部位诱导免疫应答,还可以在其他部位的黏膜表面诱导免疫应答。如经直肠或阴道免疫的抗原主要在直肠或阴道局部诱导
7、免疫应答;经口服免疫的抗原可以在小肠、升结肠、乳腺和唾液腺中产生特异性抗体;经鼻腔免疫的抗原可以在头部、呼吸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诱导免疫应答[4]。黏膜免疫系统的这些重要特征给予我们很多提示,为我们抵御经呼吸道、消化道(如Crohn病[5]—节段性回肠炎—一种因粘膜免疫系统在应答细菌来源腔内抗原时调节异常引起的疾病),生殖道等传播的病毒(如流感病毒、HIV),研发人类新型病毒疫苗、研发免疫佐剂,研究肠道菌群等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