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31164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7
《正常人正后壁导联心电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正常人正后壁导联心电图分析正后壁导联心电图特征临床应用价值已逐渐受到重视,心电图机由于左心室后壁最后除极,其梗死病变在常规导联上便不会出现异常Q波,而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仅依据V1、V2导联出现对称直立高耸的T波,ST段压低及R/S>1等指标,有时较为困难,把电极放于面对左心室正后壁背部导联V7、V8、V9有助于检出该部位心肌梗死。但是对正后壁导联正常心电图报道不多。现将近期300例正常正后壁心电图特征分析并讨论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300例正常正后壁心电图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46岁。 方法:描记常规12导联和V7、V8、V9,导联部分还分别记录V7、V8
2、、V9高一肋间和低一肋间,心电图均采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描记。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V1、V2导联R/S比值,测量V7、V8、V9及其高一肋间心电图QRS波形态,Q波振幅时间,Q/R比值和ST-T改变。 结果 QRS波形态:300例受检者V7、V8、V9多数导联呈qR型或qr型、RS、rSr'型,无一例呈QS型。Q波时间:振幅V7~V9Q波时间逐渐增宽,但不≥0.03秒。本组有3例V9为0.04秒,振幅逐渐加深,但多不超过3mm,与V1、V2导联R/S者无关。Q/R比值:自V7~V9Q/R比值逐渐增大,但无一例Q/R>1,多数Q/R<1/3,V7、V8、V9Q/R≥1/4。ST-
3、T改变:共分析85例,V7、V8、V9T波均直立,无一例倒置,ST段在等电位线,少数有轻度抬高,可能与早期复极征有关,余未超过0.5mm。高一肋间与低一肋间QRS波,Q波和Q/R的比较:共检查60例,高一肋间比低一肋间发现,高一肋间Q波出现明显大于低一肋间,V7~V9均有显著不同,同样Q波深度高一肋间大于低一肋间。仰卧位与侧卧位对背部导联的影响:共做65例右侧卧位描记,发现与仰卧位描记到的QRS波群形态,Q波时间,Q/R及ST-T波均相似,两者无显著性差异。V1V2R/S>1:共分析80例,V1导联R/S>1者计10例(12%),V2导联R/S>1者计14例(17%)。 讨论 正
4、常情况下,心室除极起始于心室间隔的上方,从除极开始到0.02秒以内,除极向量从左向右前扩布可有一个小q波,但时间短于0.03秒,电压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4。本组300例背部心电图发现,V7、V8、V9导联Q波出现率较高,在72%~96%之间,尤其V9导联达80%以上,V7~V9Q波时间逐渐增宽,但多不超过0.03秒,ST段多在等电位线上,少数轻度抬高,均不超过0.5mm,T波均直立,无一例倒置,说明背部导联与常规导联有较多不同,但原因可能是QRS环的起始向量向前向右投影到V7~V9导联轴的负侧,且与导联轴的夹角逐渐增大至接近90°有关,因此,若以背部导联Q≥0.03秒,Q/R≥1/4
5、,T波倒置及ST段轻度抬高,作为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是不可靠的。正后壁心肌梗死时,由于心室除极向量的终末部分方向的变化,可能使原有Q波加大加宽,V8、V9应出现宽大的Q波。因而,笔者认为背部导联的病理性Q波,指标应为V8、V9导联Q波>0.04秒,Q/R>1,而Q波时间延长更为重要。如遇到常规导联V1、V2、R/S>1以及发现下壁或侧壁心肌梗死时,应加做背部导联,以利检出正后壁心肌梗死。高一肋间的Q波出现,Q波时间和Q/R比值明显大于低一肋间,说明在做心电图时,电极位置必须十分准确。正后壁导联心电图能够较准确地检出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较常规心电图敏感,对怀疑有正后壁心肌病变患者,应常规
6、作正后壁导联心电图,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