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

ID:6807070

大小:6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1-26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1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2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3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4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5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6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7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8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9页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基本目的1二、技术流程2三、工作内容和方法41、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污染因子42、基准年43、大气污染源数据收集及分析4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数据收集85、城市类型划分96、对各城市是否必须进行容量测算的要求107、模型选取118、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129、颗粒物源解析1310、环境容量测算1411、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报告编制1612、容量报送及核定17四、时间进度17附:19大气污染源调查参考表1921一、基本目的从“九五”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目

2、标的客观需要。为了更合理地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国家环保总局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为帮助各城市更好地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对于测算中涉及的一些具体技术细节,国家环保总局还将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技术流程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技术流程包括污染因子的确定、大气污染源数据收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3、数据收集、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型选取、环境容量测算、最后报送环保总局等主要环节。技术流程框图见图1。21污染源数据收集质量现状数据收集如不够,布点监测筛选大气扩散模型根据模型需要进行气象参数收集或气象现场观测现状环境容量测算计算各源对控制点的实际浓度贡献,确定是否削减排放量确定约束条件现状容量测算结果测算因子确定(SO2、PM10、NO2)确定大气扩散模型各污染源的环境浓度贡献规划年环境容量测算报送国家环保总局总局审查核定规划年容量测算结果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21图1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流程框图三、工作内容和方法1、大气环

4、境容量测算污染因子在这次大气环境容量测算中,大气容量测算污染因子确定为SO2、PM10、NO2等三项(注:由于NO2的环境容量难以测算,各城市可以按NOX测算)。212、基准年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基准年定为2002年。3、大气污染源数据收集及分析(1)大气污染源数据收集及清单大气污染源数据是进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基础。大气污染源数据调查和收集要满足模型计算输入数据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可在其基础上补充和验证,避免重复工作。依据排放源高度,可将排放源划分成点源与面源进行计算。同时考虑到不同高度的排放源对当地环境质量影响的

5、差异以及管理需求,对高于(含)180米的高架源(由于高架源参与远距离输送,有些对本地影响有限),在容量测算时要特别考虑(详见§10环境容量测算,对高架源的考虑)。在污染源排放清单中要特别注明高于180米(含)的高架源的位置及排放量。在进行容量模式计算时,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为节省计算时间,一般将排放高度较低(<30米)、排放强度小(或单位时间能耗低)的污染源划为面源,只留少数高架源作为点源。区分点源和面源的一般原则如下:a.将居民生活和零散商业排放源作为第一类面源,其平均排放高度为7-10米左右。21b.将烟囱几何高度小于3

6、0米,且无法进一步实施控制的排放源划为第二类面源。c.将烟囱几何高度大于或等于30米,或者虽然几何高度小于30米,但可以找到一种以上更有效的控制措施的排放源作为点源。d.开放源、机动车排放等按面源处理。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考虑增加大气污染物二次转化等因素。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可参考附表,最主要的是要满足所选定模型的输入数据要求,还应在申报登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调查统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Ø点源调查内容: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相对值或经纬度);b.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c.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d.烟气出口速

7、度(m/s);e.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Ø面源调查内容:将城市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一般可取1000×1000(m2),城市较小时,可取500×500(m2),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21a.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时变化值(最大时排放量或平均时排放量[t/(h·km2)],以及时变化系数),时排放系数可按各季或各月给出典型日的时变化系数;b.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c.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

8、将面源分为2-3类(即按高度分成2-3类)。d.面源分布一般处理办法。面源污染源在网格中比较均匀时,采用单位面积的平均源强处理办法,其坐标采用网格中心点的X、Y、Z值;如果其中某一类面源在某一网格中分布非常不均匀,即相对集中而且排放量大时,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