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

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

ID:67912235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29

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_第1页
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_第2页
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_第3页
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_第4页
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农媒体在主题宣传的作用新闻故事化是国内外新闻工作者惯用的报道手法,特别是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用故事讲述新闻,能有效提高报道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对三农媒体而言,报道的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服务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和服务三农工作的人,新闻报道更需要讲故事、接地气,让人愿意看,看得懂。然而,讲好三农故事并非易事,尤其是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容易出现故事失真、可读性差、标题老套等现象。本文结合自身思考和农村新报的有益实践,为三农媒体在重大主题宣传中讲好故事提出几点拙见。 一、还原现场求真相 第5页共5页免责声明:

2、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在国内外新闻界,讲故事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法。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一书中,核心观点就是:“美国最好的新闻是讲述完满的故事”。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给记者下过这样的定义:“记者就是寻找故事与讲故事的人”。值得注意的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故事可以有想象成分,由此,新闻故事化写作成了把双刃剑,正确使得能为新闻报道增彩,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效果。如何确保新闻故

3、事的真实性?新闻界有个观点,还原现场。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中写到:“无论什么背景什么个性的优秀记者都共享一种至上的动力,那就是进入故事的中心然后把读者带到现场”。美国学者罗伯特•赫利尔德认为:一个好的故事,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要时刻保持故事的现场感和紧张感。如何还原新闻故事发生的现场?笔者认为,增强“四力”,走进故事发生的中心,寻找事实真相和独特视角,挖掘故事情节和细节,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和清新的文风再现故事发生的过程。近年来,农村新报以“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为报

4、训,在“还原现场、讲好故事”方面做了有益探索。2018年,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三乡工程”,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市民下乡”活动开展100天时,农村新报采写了《武汉市民下乡百日纪》系列报道,为了讲好这个故事,记者多次走访江夏区童周岭村小朱湾、武汉市农委等单位,再现了决策出台和村庄变迁的过程、下乡市民和村民的喜与盼等,很多场景的描写,直接把读者带进了现场。该组系列报道荣获2018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农村新报采写了不少重点报道。

5、在采写《镇委书记办贷记》中,记者赶往宣恩县李家河镇,详细了解了镇委书记明关祝通过个人担保、自家房屋抵押、妻弟存款质押等方式帮企业办贷的曲折经过。稿件注重讲故事,情节丰富,矛盾冲突多,如,“几条路都不通,明关祝仍不甘心,一天几次拜访宣恩农商行李家河支行行长黄清华,请他支招想办法。‘用存款质押贷款,一天就能办好。’黄清华给他出了个‘苕主意’。明关祝听后心中一喜:妻弟在银行有60多万元存款,可打打主意。动员妻弟帮忙时,妻弟也给他出了个难题:‘我存钱的那家银行,负责人是你侄女,把存款转出来,这工作要你去做

6、。’”稿件十分耐读,受到读者广泛点赞。 二、群众语言最生动 第5页共5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第5页共5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我们在看新闻时,时而有这样的感觉,有的故事好,但看起来干巴、乏味。究其原因,是语言表达出了问题。毛主席当年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这样的文章为“学生腔”,面目可憎,像

7、个瘪三。如何让文章有味?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也有指出:“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穆青也曾说过:“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实践证明,要把新闻故事讲好,就得用好群众语言。何为群众语言?广义上讲,是指群众日常习用的语言。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所说的,通常是狭义的群众语言,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广泛流传的的语言。群众语言通俗明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表现力强,与那些“常讲的老话、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

8、违心的假话”格格不入,与那些本本里搬来的条条框框、闭门生造的排比对偶有本质区别。怎样用好群众语言?笔者认为,要在“学”“引”“选”三个字上下功夫。“吃透两头”学习群众语言。吃透“下头”,走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学会用群众语言准确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实际情况;吃透“上头”,全面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的宣传意图,学会用群众语言宣传党的政策和政府工作。引导受访对象讲群众语言。我们在采访中有种感觉,跟受访者说官话、套话,他们回应的多半也是套话、客气话,只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