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90413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5
《调查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调查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推动城乡融合》调查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推动城乡融合》.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调查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总第372期调查与决策(内参)第1期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双流县发展服务业的实践与思考中共双流县委政策研究室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
2、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双流县着眼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深化城乡统筹、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促进经济由新型工业单级支撑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有力推动了加快发展和城乡融合。 一、双流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实践 (一)围绕结构优化、城乡统筹,确定服务业发展战略。一是立足县情。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双流2008年人均GDP达441
3、1美元,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正处在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态势、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基础上,立足发挥双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机遇,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深化城乡统筹、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产业,及时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确定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二是明确目标。计划未来三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1年占GDP比重达44%以上;税收年
4、均增长15.5%以上,到2011年达37.2亿元以上;吸纳就业年均增长5%以上,到2011年服务业从业人数达20万人以上;服务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以上,基本建成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制定规划。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全域双流"的理念,高起点修编《双流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着力推动规划实施,初步构建了"一核引领、二区支撑、三带带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核"即临空国际商务城
5、。该区域定位为临空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区。"二区"即都市服务功能区、特色服务功能区。该区域定位为服务城市发展的功能区。"三带"即秀丽锦江滨水休闲带、锦绣东山生态观光度假带、蜀风牧山农耕文化旅游带。该区域定位为以一三产业互动、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该规划从整体上确定了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定位和产业形态,为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着眼产业互动、区域联动,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按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以空港为依托、园区为载体,优先发展生产
6、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现代产业档次。结合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的"工业新城"。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深化与川大、中科院成都光电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打造"五中心三平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托成都航空物流园区、临港高尚商务区、临空总部经济区、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等功能区,重点加强与深圳航空公司合作,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集散地,大力发展临空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二是以城市为支撑、功能为导向,大力发展都市型
7、服务业,丰富城市经济内涵。积极吸纳成都中心城市的产业辐射,主动承接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在东升、华阳、西航港等城市组团,大力发展中高档地产、商业地产、运动地产、文化地产等房地产业,高档酒店、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业,软件外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体育赛事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全县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产业,借助四川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县体育中心、牧马山高尔夫、麓山高尔夫等运动资源,连续举办"欧米茄中国巡回赛o麓山高尔夫锦标赛"、"中国成都ATP冠军巡回赛"等国际
8、体育赛事。突出发展现代金融业,制定现代金融业发展规划,借助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契机,启动华阳成都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加快发展商务休闲业,南湖风景度假区、极地海洋世界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以农村为重点、消费为纽带,加快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着力一三产业互动、城乡产业融合,依托锦江沿线的滨水资源、东山沿线的生态优势和牧山沿线的文化底蕴,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创新土地利用和投资经营模式,吸引城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