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85151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5
《浅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及防治对策【摘要】中国的山丘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中小河流水灾造成的损失占全国水灾损失的70%~80%,山洪灾害的防治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危害及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的概括论述,提出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内容,阐述了山洪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意义。【关键词】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防治对策1.山洪灾害概述2011年初,中央以一号文明确了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解决水利改革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政策,并大幅度提高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小河流治理作为近期的水利建设重点已全面展开,山
2、洪灾害防治作为中小河流治理的重点内容正在实施了。中国的山丘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因此山洪灾害分布广、次数多。每年汛期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而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关注民生”治国理念的深入,山洪灾害的防治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力争到201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从而为全面开展山洪灾
3、害防治奠定了基础。据统计,我国中小河流达5万余条,覆盖了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水灾造成的损失已占全国水灾损失的70%~80%,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山洪灾害防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1.1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山洪灾害是由强降雨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因山丘区处于流域上游的,坡降大,汇流速度快,形成的洪水陡涨陡落。主要特点有:(1)季节性,主要发生在降雨多的汛期。(2)区域性,位置固定,主要位于流域上游。(3)突发性,整个过程时间短。(4)迅猛性,表现在洪水形成快(迅)过程的陡涨陡落(猛)。前二个特点使山洪灾害防治便于规划和方案制定,后二
4、个特点却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1.2山洪灾害的主要危害。山洪灾害除了自身造成的危害外,还常常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重流经区的损失。2005年6月,黑龙江省沙兰镇发生的特大山洪,造成99人死亡,18人失踪;2006年7月,豫西卢氏县发生的特大山洪,造成75人死亡,14人失踪;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造成1407人死亡,358人失踪。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中,山丘区占67.4%,由此可见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之大,危害之广。山洪及其诱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击力大,破坏性强,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给道路、通讯、房屋
5、、农田等造成毁灭性破坏,财产损失严重。2.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按照山洪灾害的防治规划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属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布设雨量、水位站点,采集、收集、处理、分析雨量和水位信息,及时预测、预报、发布山洪规模等级,提前做好防范工作。2.1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山洪灾害虽然影响范围较小,但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非常大、基础设施毁坏相当严重,其防治受到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预警系统是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因此其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语。山洪灾害的防治
6、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许多工程措施标准低,年久失修,已达不到设计要求。非工程措施的站点布设数量少,采集手段落后,已不能满足防治山洪灾害的需要。目前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正在实施,作为子系统的雨水情系统很多地方已建成投入使用。如河南省,2007年已完成全省的雨水情系统建设,所有报汛站全部建成了遥测站;2009年又建设了79个城市遥测雨量站;2010年又增补建设了200余处山丘区遥测雨量站;通过试运行,2010年全省的遥测雨情信息投入使用。就河南省来说,站点布设及情报收集已基本满足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需要。全国很多地方与河
7、南一样,已具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可行性条件。2.2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属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其建设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建设前应勘察山洪灾害区基本情况,收集水文、地质及社会经济基本资料,为站点合理布设和方案编制做准备。笔者认为建设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采集系统:大部分山洪灾害区以建设遥测雨量站为主,人口较多的城镇且有条件的河道应建设遥测水位站。设备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既要满足精度要求,又要性能稳定、故障率低。(2)信息传输系统:包括站点信息到省市县中心的传输。(3)信息查询处理系统:各级中心应实现信息共享,能
8、够查询实时信息,并能检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